由于本轮通胀具有长期性、全面性、复杂性特征,我们理该以前瞻性战略眼光,去思索建立总的宏观思路与对策,通过管理通胀预期、扩大生产供给、降低流通和经营费用、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提高底层价格补贴等措施,消除导致高通胀的制度性因素,而不能总是在被动应急状态下“救火”。 今年下半年国内通胀形势不容乐观。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仍将控制物价总水平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继续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显示的信号,并不像之前部分学者认为的那样当前政策有超调之虞,也没有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放松宏观调控。这个信号也昭告国人,当前经济增速减缓是宏观调控有意为之,且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后期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经济增速不会大幅下滑。未来经济“硬着陆”风险较小。 与经济增速下滑相比,国内物价上涨成为百姓的心头大患。据上海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上海消费者信心调查数据,今年二季度,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7.7,比上季下降1.3点,比去年同期下降5.7点。有近一半居民采取节衣缩食减少日常消费数量或换用廉价替代商品降低消费品质的方式来应对物价上涨。足见本轮物价上涨对国人的日常生活已造成了较大影响。 前些天,笔者到安徽、江苏等地实地调研。在与当地官员和经营企业的座谈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两种强烈预期:第一种认为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速度会持续下降,理由是外部经济环境不好,出口困难,而国内加强了紧缩步伐,特别是对房地产行业的强有力调控,众多城市出台“限购令”使得房地产投资开发速度以及需求大幅下降,对地方经济以及钢材等产品需求打击很大。许多经营商因为市场需求不旺,而劳动力工资、水电费等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再加上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资金成本上升,对后期经济走势预期比较悲观。第二种是认为下半年物价总水平还会在高位运行,通胀难以控制。理由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食品价格在内很多商品价格都上涨了,虽然中央政府出台了多种调控措施,但物价涨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还在蔓延。他们认为,本轮通胀根源在于前两年发行的货币太多,市场上流动性过剩,投资炒作行为盛行,在此带动下,其他类商品价格跟风上涨,“房价成为其他类商品价格上涨的风向标”。 社会心理预期会怎样影响经济周期波动,以庇古(A.C.Pigou)和凯恩斯等人为代表的心理周期理论的分析框架是,经济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是心理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和萧条。笔者以为,以此判断,上述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两种预期与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基本一致。今年第二季度我国GDP增速9.5%,比第一季度低0.2个百分点,估计第三、四季度还将有个温和的回落过程;7月PMI延续前几个月下滑趋势,回落至50.7%,虽然好于市场原先的预期,但远远低于历史均值,反映经济景气度确实不容乐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CPI却持续高涨,6月
CPI同比涨幅创下历史新高,7月会如何?笔者估计,即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能对冲一部分涨价因素,翘尾因素以及猪肉价格也有所回落,但由于其他食品价格有所上升,抵消了前者回落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恐怕还也只是较6月有轻微下降而已,仍将在6%以上。三季度物价涨势可能仍然较高,同比涨幅超过5%,预计在5.1至5.2%之间。 基于这样的判断,下半年的调控取向不会改变,抗通胀大旗仍将高高举起。不过,由于本轮通胀具有长期性、全面性、复杂性特征,再加上输入型因素影响较大,抗通胀难度较大,特别是国内外因素都可能会助长通胀。因此,笔者认为,在“控物价、防通胀”战役上,我们理该以前瞻性战略眼光,去思索建立总的宏观思路与对策,以消除导致高通胀的制度性因素,而不能总是在被动应急状态下担当“救火队员”角色。从这样的思路出发,“控物价、防通胀”的宏观思路,应该遵循“管理好通胀预期、促进和扩大生产供给、降低流通和经营费用、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提高底层价格补贴”的方针。 具体来说,“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措施,包括及时向市场披露调控物价政策信息,避免发布集中及大范围提价信息等。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很不健全,政府对市场的影响还很大,很多商品价格并不是完全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社会的心理受政策以及媒体宣传影响较大,例如前期猪肉价格经过国家释放有关调控政策信息后马上开始回调,说明改变社会预期也是调控物价的一种思路。“促进和扩大生产供给”的措施,包括出台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等政策;改变粮食主产区政绩考核指标,加大财政支付转移力度;支持种粮大户等惠农政策等。前期出台的支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就是属于这个范畴。“降低流通和经营费用”的措施,包括降低高速公路以及经营摊位收费、推进农超对接、积极探索农社对接、建立以销售蔬菜、猪肉、鸡蛋为主要商品的社区平价超市等等。在我国,物流企业薄弱和高速公路乱收费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两倍,这必然推高商品价格。所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也是稳定物价、降低物价非常重要的内容。“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的措施,包括严厉打击串通涨价、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行为,前期有关部门对捏造和散布涨价的日化企业的处罚,就属于这个范畴。“提高底层价格补贴”的措施,包括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并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障标准,对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