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舞台在出演了IMF“卡恩悲剧”后,美债“苦肉剧”继续登台。美国国会两党与白宫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暂时框架,在昏暗的全球经济天空露出一丝蒙蒙的亮光。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美债危机与历次危机及处理结果有三大区别。 其一,2011年美国债务余额上限危机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深化,次贷危机使美国债务余额突破了10万亿大关,而2010年2月,美国政府债务余额已提高到14.294万亿美元,若国会无法在8月2日上调债限,政府将无钱开支。其二,过去美国债务主要由国内投资人承担,可称为自己向自己借钱,而今天美国国债的主要持有者是新兴国家和国外投资人,这直接关系到新兴国家持有美国资产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性。其三,美国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化解,将引发美元贬值常态化趋势及其预期,进而引起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原油、大宗商品的上涨,特别是债务危机将导致美国经济进一步放缓,从而形成全球经济的长期低迷。而目前市场对这次美债危机与历次美债问题的主要区别关注不够,尤其是对这场连续剧的特点把握不足。 虽然协议暂时达成了,但“寅吃卯粮”,利用局部“透支”来换取短期经济繁荣的现象仍将存在。首先,美国会继续透支其未来发展资金,最可能的做法是用公共债务来解决私人债务问题。10年内削减约2.4万亿美元开支,意味着政府补贴会变少,那么发展经济的惟一方法只能是继续透支未来资金。 其次,新兴经济体也会被透支。有统计显示,在2009年,美国每花1美元,就有46美分是外借资本,而新兴经济体为了规避风险只能持有美债。 再次,美国透支全球经济。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美国经济不仅可以透支未来,也在更大幅度地透支世界,全球经济失衡是美国透支世界的必然结果。美国的透支使得美国经济内部风险通过多种渠道传导给全世界,导致全球财富失衡,但最大的风险是,全球范围内的主权债务危机迟早会被引爆。 现在我们只能用反向思维来看美债。与次贷危机“开场剧”不同的是,美债危机“苦肉剧”背后的获益者是谁呢?我们会得到以下三个有趣的结论。其一,上限危机出现时,美债价格不跌反升。如果因为债务谈判而受限,不能发更多的新债,那么美债的利息短期内是上升的,价格会下跌。但美联储不会停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会容忍美债利率上升。为了确保近零利率,他们会继续购买市场上的存量美债,必然出现美债供应下降而需求上升的局面。其二,美元信用不降反升。历次美债闹剧的结果表明,美国发更多的债不仅不会降低信用评级,反而能维持较高的债务信用。其剧情逻辑是:美国如不继续发债,美国经济就会疲软,市场脆弱性很快显现。而美国继续发债,则会给人一种预期,美国经济则会在刺激不削减的情况下变得好起来,而将经济危象隐盖起来。其三,角色互换,“机”在“危”中。在开场剧次贷危机中肇事的是华尔街,救助和监管者则是华盛顿,而在连续剧美债危机中,主角是华盛顿,制约和评级则在市场主体华尔街,华盛顿与华尔街角色互换,终将危情化为机遇。 最终,我们的结论是,债务恐慌将是个长期问题。本次债务恐慌的本质在于,不管是次贷危机、欧债危机还是现在的美债恐慌,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近30年来,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已积重难返。储备货币最终会被一揽子货币所取代,全球也必须尽快建立多元化货币体系。但问题在于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发展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债危机会不会在未来几年再次引爆,还不确定。人们之所以对债务危机比较担忧,主要是长期以来,美欧国家财政赤字无法平衡。其政策局限性在于,收紧财政政策,必然会影响GDP增长,导致经济二次探底,会让失业率再创新高。 美债危机也预示全球经济与金融低迷态势的不确定性。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其实一直没有出现真正的拐点。美债危机已表明,金融体系与经济结构的失衡将是长期性问题。现在,也只有全球合作,才能解决全球债务的结构性危机,因为现在世界各国都遇到了发展瓶颈,都互相遏制着彼此,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化解多重危机。全球正处在“多重危机时代”,生态、经济、金融、恐怖主义、贫困、人文等危机并存,各国政府在处理其中任何一个危机时,都必须从全局着眼,不能单纯地依靠传统模式和经验来应付危机,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应对。经历过此次美债违约风险,中国应该有更深的危机忧患意识,对欧美国家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优劣势要进行系统研究,及时掌控风险,才能避免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