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期待的《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措施》近日出台实施,相比今年1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虽然依旧是分8个板块30条措施,但征求意见稿中原有的最大亮点“限制公务车”被删除了,只剩下“严管”一句话。(《新快报》8月2日) 今年1月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将备受公众关注的“限制公务车”纳入其中,规定“到2015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然而,在征求意见半年后这句话却被删除,只剩下“机关单位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积极采取措施,严格规范公务车使用管理”一句。“限公车”基本已改为“管公车”,这一点也是市民认为最不给力的变化。 应该说,原来的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限制公务车”的规定是文件最大的亮点,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抓住了城市治堵的关键,而且体现了官员勇于拿自己的公车特权开刀的勇气,其重大意义也早已突破了治堵问题,在压缩“三公”支出,打造廉洁、廉价政府,体现政府舍弃既得利益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但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征求意见的结果是,恰恰把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措施、文件的最大亮点删除了。这样的结果太奇怪了,太邪门了。难道当初制定这条措施是官员们迫于压力,一时冲动,才仓促决定的?现在经过半年的思考,还是觉得既得利益不能放弃,于是不惜出尔反尔,删除了当初几年不买车的规定,为继续买车扫除制度的障碍? 对于删除“限制公务车”的条款,广州市政府需要向全体市民解释。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实说明删除“限制公务车”条款的原因。我们认为,治堵先拿公车开刀,这已经是全国许多地方官方和民间的共识。一方面是公务车数量太多了。正如广东黄华华省长所说,“现在公务车太多,太滥了。过去副省长以上才有专车,现在股长的屁股都冒烟,有的退休后车还是继续使用。”另一方面则是,限制公车是解决道路拥堵的关键。学者孙立平研究发现,由于公车出行成本不用个人负担,其使用率远远高于私家车,经测算,北京占26.7%的公车却动态地占有道路资源80%,给道路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而且,限制公车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公车消费已经成为“三公”消费的重头。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州市限制公务车的打算居然取消了,这是什么道理? 二是,从程序上解释这次征求意见的处置情况。这次征求意见,究竟有怎样的制度设计,如何把公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如何讨论落实公众的意见?同时告诉我们,公众究竟提出了哪些意见,政府在新的文件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征求意见之后反而删除了“限制公务车”的规定,难道大多数市民都强烈要求增加公务车?如果征求意见没有规范的程序,或者根本不理睬公众的意见,“说不说由你,听不听在我”,或者对民意选择性采纳,只落实那些符合官员意愿的;这样的征求意见也就成了表面文章,甚至是对民意的戏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