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勿忘以人为本
2011-08-02   作者:刘建华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把某某做大做强”这句话,近些年在我国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如把项目做大做强、把企业做大做强、把城市做大做强,甚至有183个城市意欲尽早成为国际大都市……于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突飞猛进。过去30年中,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增长速度极快:1980年,这个数字是51,到2010年已是185,约占全球的1/4;预计到2025年,还将有107个城市加入这一行列。到2015年,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到2025年,有2/3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
  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张,在做大做强的理念下,一系列问题也显现出来:水资源、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增大,房价畸高;热衷于形象工程,供热、供水、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新旧城区差距大,旧城发展被忽视;大搞“土地财政”,肆意对老旧城区大拆大建;城市缺乏自身特色,千城一面……诸如此类的“城市病”困扰市民,也困扰并考验着城市的管理者。
  长期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评价考核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核城市管理者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唯GDP是举直接导致城市发展走上规模扩张之路,许多城市如“摊煎饼般”越摊越大:从二环摊到四环甚至五环、六环,道路越修越宽,交通却越来越堵;高楼越建越多,老百姓却越来越买不起;城市越来越漂亮,市民却感到离“宜居”越来越远。
  受GDP指挥棒和短视的城市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城市规划普遍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许多城市往往是一任领导一个规划,导致城市建设、管理的混乱。虽然我国早有城乡规划法,但并未得到全面落实,城市规划、建设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本是极其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一些城市管理者那里,城市规划却成了朝令夕改的计划。一些城市的大规模扩张及旧城改造,或主动或被动地破坏了城市的原有肌理、文脉及风格风貌,如古城南京,原本有着塘在城中、城塘相依、塘接水巷、碧水绕城的美丽景观,但在近一二十年的城市建设发展中,大多数河道水塘被填埋,建成了马路、高楼或绿地,不仅使其富有魅力的城市特色消失,而且大大减弱了其防洪排涝功能,以致频现逢雨必涝之窘态。
  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城市管理者希望自己的城市成为宜居城市、幸福城市,但是否宜居、幸福,惟有广大市民说了才算数。只有社会和谐、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因此,城市管理者必须转变城市建设理念,注重适度、均衡、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城市不再盲目扩张,要坚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稳定性、人性化;既要注重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注重城市的人性化管理,在各个方面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总之,少做一些“大手笔”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多做一些精雕细刻的惠民工程、里子工程,让城市真正成为市民的幸福乐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山西太原加快城市建设融资步伐 2011-04-06
· 俄罗斯"硅谷"将邀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参与城市建设 2011-03-30
· 武汉城市建设"喜"讯频传 市民将越来越"爽" 2011-03-22
· 泰豪科技:投身新型绿色城市建设 2011-02-25
· 以科学发展理念促进人民满意城市建设 2010-07-23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