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地铁站到公交站的“最后半公里”,此一技术问题一直悬而未解,更大问题在于,公交车的超载问题比起地铁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再把地铁客流分流给公交车,公交车如何承载得了? 7月23日晚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动车追尾事故后,北京市安监局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严格落实地铁车厢不超载、站台不超员、通道不拥挤、电梯不满荷的“四不”要求。 地铁不得超载,此论一出,质疑者众。确实,对与北京的地铁系统而言,超载早已是家常便饭。 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第一问是,乘坐北京地铁时,你经历过超载吗?结果只有5.5%的人表示很少见过。面对如此常规化的超载,面对日复一日的地铁拥挤,许多人自然怀疑,这样的情况下,地铁不得超载会不会是一种奢谈? 这样的情绪值得理解,但不管怎样,曾经被漠视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超载隐患,如今得到政府的正面关注,这其实是个进步,政府不再一味强调提高公共交通的运力和载客比例,而把公共交通的安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绝不是什么坏事。 问题在于,怎么做,才最科学,怎么做,才能得民心。利用行政手段一刀切,实行客流的限制,当然不行,想靠提高票价,以经济杠杆调节高峰客流,更是在乱下药单。维护公共交通安全固然重要,市民的出行权利亦不能随意牺牲。 其实,要说地铁不超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无非是,提高运力。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第二问是,你认为北京地铁能实现“不超载”吗?认为人太多,运力不足,不可能不超载的人,占到44.5%。可见,许多人都清楚地看到,运力是最大的瓶颈。 有人曾拿出数据自豪地说,2010年底,北京地铁驶入了“300公里”赶上了东京。而根据规划,到2015年,北京总长更将达到561公里,超越纽约,成为全球地铁线路总长最长的城市。不过要知道,东京的300多公里地铁,那只是“地下铁”的长度,除此之外,东京还有着1500公里以上的地上轻轨。显然,说我们的地铁“赶日超美”,恐怕太过乐观,我们和别人的差距,不是一般地大,我们的地铁运力,仍有巨大的缺口。 提高地铁运力,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警惕地铁建设的大跃进,置安全风险于不顾,把别人几十上百年才走完的路,几年十几年就走完。那么,地铁运力短期内难有大的提升,地铁超载问题又如何破解? 现实而最能看到直接效果的办法,无疑是将地铁客流向地上分流,让地面公共交通为地铁减压,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都采取这一思路。比如纽约,为鼓励人流向地面分散,实行地铁公交的联动。地铁卡可以在划卡后两小时内,免费乘坐一次公共汽车。 对此,北京的重视却远远不够。虽然有关方面一再强调地铁公交的衔接,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且不说地铁站到公交站的“最后半公里”,此一技术问题一直悬而未解,更大问题在于,公交车的超载问题比起地铁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再把地铁客流分流给公交车,公交车如何承载得了? 所以,要治地铁不超载,必先治公交超载。而公交的超载治理,比起地铁要简单得多,只要划出更多公交专用道,配置更多公交车辆,公交运力就能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如此,拥挤的地铁客流也就有了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