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者怎样享受到金融服务?
2011-07-29   作者:江春 张晓青(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从中国的现实看,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原因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金融改革及金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得充分肯定。但必须看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改革还是滞后的,特别是在改革过程中较注重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刺激经济增长的功能,而在充分发挥金融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包括减少收入分配差距、地区差距及城乡差距等)、确保人们的投资回报、使全体人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功能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国外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理论研究成果看,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差距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现:
  首先是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是指在金融约束条件下,穷人因自身资本积累的限制达不到财富门槛水平(如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从而得不到高收益的回报,富人则因自身在资本积累上的优势可享受到高收益的回报。金融发展正是通过门槛效应机制影响了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的成熟期,随着金融中介的充分发展,穷人也会逐渐积累直至超过门槛水平,从而获得充分的金融服务。当人们都能获得同样较高的投资收益时,收入分配格局最终会稳定在平等水平。
  其次是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是指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有助于减缓贫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金融的发展,金融服务的群体也不断扩大,低收入者也可以融入金融系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从而导致贫困降低。
  最后是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是指发展中国家因总体金融资源有限,可能产生金融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及城乡间的配置不均衡,也即金融发展的非均衡,从而对地区、部门间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从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途径看,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与非均衡效应是金融抑制条件下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门槛”,从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这个门槛的实质就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下的金融歧视。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与非均衡效应一般会扩大收入差距,而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实质是把金融当作一种手段和工具。向低收入者提供更多金融服务,这体现了金融的服务功能,从而影响社会的收入差距,它广泛存在于金融发展的全过程。
  借鉴国外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根据中国现实,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的金融体系能够发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功能,就必须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通过加快金融的“深化”及“宽化”来改善市场运行机制以使低收入者能更好地通过经营活动致富,从而使其偿债能力不断上升,并通过强化市场的自由进出及公平竞争(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低收入者创造更多的机会,不断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从而全面解决贫困问题。
  从改善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真正突破:
  第一,力求建立“普惠式”的金融体系,实现金融资源分配均衡。目前,中国的金融资源在城乡的分配是非均衡的,表现出了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金融资源的地区分配也是非均衡的,广大西部偏远地区金融资源普遍缺乏。笔者认为,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降低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建立“普惠式”的金融体系,能够改变目前金融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加大对广大农村地区、西部落后地区金融支持的力度,并逐步建立农村金融供给的有效体系,从而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
  第二,适当放松金融管制,降低市场主体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保障社会每个经济主体金融权利的平等,形成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是一国金融体系能够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前提。为此,政府监管部门应适当放松金融管制,降低市场主体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构建服务型金融体系,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积极运用金融资源为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服务。在提高中国社会公平程度的同时,应拓宽持续经营的盈利模式,实现金融业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构建以市场化和多元化为特征的普惠性金融系统。中国目前要特别注重降低低收入阶层的贷款门槛,使弱势群体能够获得进入金融体系的机会。
  第三,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适度促进金融业竞争。通过金融开放,让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特别是进入中国的农村地区,有助于弥补金融服务的不足,也有助于促使中国金融业不断提高效率,进而不断降低中国的利差水平或融资成本,使中国的金融机构能够更多、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
  第四,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低收入者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那些为低收入者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因为:由于低收入阶层或以家庭为基础的微型企业规模小或风险大,因而为这些客户提供贷款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及风险。在此情况下,只有贷款利率(金融服务的价格)提高到足以弥补成本并提供合理的利润,才能使这些金融机构不再依靠补贴或捐赠维持生存,并能持续地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对力求摆脱贫困的低收入者而言,金融服务的可持续获得比金融服务的价格更重要,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对低收入者有利,有利于低收入者获得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社保“涨价”要顾及低收入者困难 2011-02-18
· 社保“涨价”要顾及低收入者 2011-02-18
· 调高个税起征点低收入者受伤? 2010-12-29
· 让中低收入者做大自己的"蛋糕" 2010-12-24
· 贫富混居抬高低收入者居住成本 2010-08-20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