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精神消费力的意义和途径
2011-07-28   作者:尹世杰(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精神消费力,是指消费者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在物质消费力、精神消费力、生态消费力三大消费力中,精神消费力居于核心和枢纽地位,并对其他两种消费力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提高精神消费力,对于促进科学消费、社会和谐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精神消费力具有重要作用

  提高精神消费力,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使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消费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精神消费力得到提高,就能够消费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就会像马克思所说的放射出崇高的精神之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会实现恩格斯的预言:“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在物质消费力得到一定满足之后,着力提高精神消费力,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精神文化消费,需要生产和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在优化消费结构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需要加快发展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高层次精神文化事业和产业。而这些事业和产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消耗的物质资源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小,附加价值高,因而其发展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精神消费力,发展精神文化消费及其产业,有利于优化社会有机体,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精神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渗透于物质文化、生态文化之中,能够促进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和提升,进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精神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居民精神消费力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但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加以改进和提高。
  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国精神文化消费发展较快,但直到2009年,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城镇居民仅为12%左右,农村居民还不到9%,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表明我国居民整体精神文化消费还处在比较贫乏的阶段。
  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总体上不高。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的产品大多一般化,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产品还不多,缺乏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企业和产品。
  有些精神文化消费格调不高。艺术享受型、高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还不多,能够较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活动还不丰富。在娱乐方面,不少人热衷于低层次的娱乐活动,精神文化层次不高。在旅游方面,大多是一般性的景区景点游览,生态含量、文化含量、科技含量都不高。
  存在一些背离精神文明的言行。有人大搞奢侈消费,炫富摆阔;有些生产经营者缺乏职业道德,大搞反人性的“三化”即一切物化、商品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不惜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人片面宣扬精神文化产品商品化,宣扬精神文化享乐主义,甚至把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美化为文化并加以大肆宣扬。这些不良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污染精神文化环境,破坏精神消费力,危害很大,必须大力排除。只有维护和发展崇高的精神文化,净化精神文化消费环境,才能切实提高精神消费力。

  如何进一步提高精神消费力

  中央一贯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就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部署,强调“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部署,进一步提高精神消费力,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端正价值导向。这是发展精神文化消费、提高精神消费力的首要问题。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消费者来说,应坚持科学消费、文明消费,提高消费中的精神文化含量,优化消费结构,弘扬精神文明。对生产经营者来说,应坚持依法经营、文明经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决反对迎合低级趣味、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拓展和优化精神文化消费领域。精神文化消费主要是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消费,提高精神消费力,需要拓展和优化精神文化消费领域。在精神文化消费中,应不断提高发展性、智力性消费的比重,特别是提高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这就需要加快发展高质量的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发展高质量的、有特色的休闲产业和公共文化设施、场所等。应把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在社会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精神文化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比重作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使这两个“优化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提高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反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欺诈行为,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精神文化环境。与此同时,还要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和设施,发展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场所和活动,支持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是改善人的消费行为、提高精神消费力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了,人的精神文化素质提高了,不仅自己能科学消费、文明消费,弘扬精神文明,而且有利于移风易俗,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层次和消费力。应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提高精神文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特别是在当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迅速发展普及,并渗透于包括精神文化领域在内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这就对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高科技只有用高文化来引导,特别是用崇高的精神文化来引导,才能放射出崇高的精神之光,避免被不当利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