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货币紧缩节奏将放缓
2011-07-27   作者:王亚玲(哈尔滨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员)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近期的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通胀高企、流动性紧张的多重复杂局面,在下半年稳物价的调控目标前提下,货币政策不会放松,但紧缩节奏将会放缓。

  持续调控负作用显现

  央行在2011年初将“稳物价”作为首要任务,运用数量型和利率型工具,多管齐下,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使得整个银行体系内流动性明显减少。
  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最终反映为资金价格的屡屡上升,特别是监管考核时点利率的大幅波动成为常态。按照当前形势,下半年的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有望再创新高。在银行惜贷成为常态的局势下,民间资本再现繁荣景象,部分地区民间借贷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80%,远远超出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反映出当前资金市场的紧张程度前所未有。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货币政策紧缩、借贷成本增加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上半年我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如果调控不当,经济硬着落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鉴于货币紧缩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显现,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力度将更为谨慎。

  稳物价目标难度不小

  7月4日-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四次座谈会,听取部分省政府负责人、企业界负责人和经济专家意见和建议,并表示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依然不会放松。然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下半年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下半年稳定CPI的有利因素为:CPI翘尾因素有所缓解;房市、楼市受限购等政策因素影响,近期销量疲软,对资金投机形成一定阻力,促使经济继续降温;随着货币供应增速持续下行,市场流动性已经明显收紧,货币超发、外汇占款对CPI的推动因素正在逐渐消失。
  不利因素为:7月下旬,欧元区领导人就如何救援希腊问题达成一致,而7月22日,美国白宫与国会并没有对上调国债上限达成一致,奥巴马也承认可能出现主权债务违约,但是,我们认为在8月2日之前就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依然较高;同时,以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将整体向好。全球经济的整体向上将再次推动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推动国内输入型通胀的可能性。从国内来说,国内猪肉波动上涨趋势,以及国内南方近期的洪涝灾害影响,都会让食品再次成为助推CPI上升的最大动力。监管层稳物价的压力依然较大。
  但是,6月M2同比增长15.9%,较5月15.1%上升0.8个百分点,货币增长再次呈现反弹局势,更增加了调控的复杂性。为了保证货币调控的连续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预计央行下半年将更多动用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基础货币的吞吐,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保持适度,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再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已经很小,下半年可能将会有1-2次。

  平台贷是制约紧缩最大障碍

  展望下半年,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其中,消费仍不能担当经济增长的领头羊;投资的高速增长将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之一。因此,国内政策将会趋于谨慎,如果继续保持上半年的加息节奏,无疑将会加大借贷成本,使得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国外资本流入的逐利在于追求利差以及未来的升值空间,目前,中美利差已经达到十年来最高水平,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如果持续加息,必将会导致外汇占款的迅猛增长,导致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高达10.71万亿元平台债已经承受不了加息之痛。审计署相关数据显示,平台债整体偿债能力尚可,但学校和公路等项目的偿债能力堪忧;同时,地方政府也将迎来还本付息的高峰,2011年和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自今年3月,已经出现云南等地融资平台违约的现象。随着大部分项目进入还本付息期,有些项目自身现金流是无法如期偿还债务的,频频加息极有可能成为压倒平台债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这将成为监管层在加息上放慢步伐的一个重要原因。
  鉴于当前比较复杂的形势,央行在三季度将会暂缓加息,等形势进一步明朗后,才会在四季度做出是否加息的决定。今年的CPI控制目标在4%,而当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这是促使监管层加息的动力之一,我们预计四季度有一次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巴曙松:货币紧缩背景将放大国际板冲击效应 2011-06-23
· 巴曙松:货币紧缩背景将放大国际板冲击效应 2011-06-23
· 中金:货币紧缩政策累积效应显现 2011-04-26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