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关键词”编织的困局是相对于世界经济来说的,我国作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一员,自然也要面对现实,不能逃避。由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较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尚能很快振作,在当前的困局下,只要应对得当,迅速发展实体经济、积累社会财富,就能“独善其身”。当然,我国也应该“顺势而为”,在世界范围内“财政整顿”的洪流中,努力消除经济运行中业已存在的财政威胁,但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就需要把握关键。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发展势头尚好的时期,更不能忽视隐藏在基本面下的风险因素,只有把握时机消除“隐患”,才能保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而不会走向“硬着陆”。
(一)发挥财政政策优势,在困局中保护我国经济
在上述三大经济困局中,财政处于核心的地位,在经济良性发展的环境下,应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优势,成为在世界经济复杂困局中我国经济的“护卫者”。
(二)“经济增长—债务危机—财政整顿”困局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在“经济增长—债务危机—财政整顿”困局中,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财政平衡。一方面,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尽力争取较高的经济增速,另一方面,降低利率,容许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同时,通过结构改革保证基本财政收支平衡。所以财政政策的具体安排要有助于当前实现经济增长和财政平衡目标。
第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债务危机的治本举措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财政政策应把握住这一主线。
第二,认识危机中财政平衡的重要性,应注重日常开源节流,防患于未然。实现财政平衡要把握三点:做好预算、收入稳定增长、节约支出。
(三)“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滞胀”困局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滞胀”困局中,关键是如何控制外溢性资本流入。
在控制外溢性资本流入方面,可以借鉴俄罗斯的经验——将超额石油天然气收入储备起来。我国可以将大量涌入的外部资本储备起来,运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和投资渠道,一部分用于投资,扩大财富,在危机后用来救市,另一部分则专门用于社会保障,缓解收入分配的压力,为老龄化危机作储备。在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恰好可以充当这样的一个“蓄水池”,应该趁现在大量热钱流入的机会,增强主权财富基金的力量。但要明确的是,应该改换我国主权财富基金追求更高收益率的目标,还原其本来的作用——稳定和为子孙后代积蓄财富的作用,当前更是可充分发挥冲销市场过剩流动性的作用。
(四)“通货膨胀—债务危机—财政整顿”困局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在“通货膨胀—债务危机—财政整顿”困局中,关键是如何控制债务发行规模和国债投资的安全性。在这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对中央和地方的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尤其是掌握地方债务的规模和性质,测算我国的最优债务规模,确定风险预警线,并将执行情况与财政补贴和奖励挂钩,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第二,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严格担保条件,确保债务人不发生债务违约。允许条件成熟的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将隐性债务显性化,与此同时,做好监管、社会执行、招标细则、绩效标准、惩罚规定等工作,形成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否则,新老制度混杂,只会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三,在保持一定债务水平的基础上,要对私人部门债务进行有效管理,防止从私人债务风险到政府债务风险,再到主权债务风险的一系列转化。
第四,对其他国家的国债投资要小心谨慎,反复论证风险,并保持投资的流动性。我国目前应将美国国债投资作为短期政策,防范美国政府作为巨额债务人通过货币贬值等方式稀释债务,使大量持有美元资产的我国蒙受巨大损失。
第五,如果将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则要建立国债投资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国债投资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对国债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第六,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健全地方税制,确立地方主体税种,使地方拥有稳定的财源,地方债务的偿还也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财政”和融资平台的管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转化到中央财政。
综上所述,在经济增长、债务危机、通货膨胀、财政整顿“四大关键词”编织的世界经济困局下,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既要做到“自我保护”,又要做到对外积极探寻破解世界经济困局之路,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