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引导资本流入实体经济
2011-07-26   作者:谭浩俊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谭浩俊

  目前,银行资金大量滞留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企业等非实体经济;大型国有企业又将从银行获得的资金大量投资房地产市场,仅央企就有70多家从事房地产开发;中小实体企业面对融资难度越来越大、产品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亏损现象越来越严重,以及虚拟经济利益回报高的诱惑,也纷纷从实体经济撤离,转向楼市、股市和民间借贷市场等虚拟经济。而仍坚守在实体产业的中小企业,在正规渠道融资无门的情况下,只能求助于民间资金市场,导致很多企业濒临倒闭。
  央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上半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而同期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17万亿元,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继续降低,而银行外资金已接近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半壁江山”。
  “半壁江山”的资金哪里来?除了一直活跃在虚拟市场的资金之外,相当一部分是从实体产业撤离出来的。这也意味着,实体产业正在遭受虚拟市场的强烈挤压,呈现产业资本空心化的格局。
  中国是一个以制造业等实体产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特点,又决定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高度重视实体产业的发展,更要高度重视中小实体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把中小实体企业作为就业、居民收入提高和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如果维系实体产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本被掏空,让太多的实体企业因为失血而死亡。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失去平衡的基础,中国社会和稳定也将留下太多的隐患。
  很显然,资本大规模从实体产业撤离现象的发生,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在恶化,优质资源被垄断企业过度占有、资金过多地注入到非实体产业和政府融资平台、税负负担十分沉重、政府的服务职能也严重扭曲等,且情况越来越严重,使很多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实体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如此,投资者还有多少投资实体产业的信心呢?还对实体产业抱多大希望呢?这一点,从金融危机以来,民间投资始终跟不上政府投资的步伐,没有与政府投资形成合力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另一方面,虚拟领域留下了太大的暴利空间,短短的十来年时间,投资虚拟经济获得的回报总和,可能是过去二十多年投资实体产业回报总和的若干倍。如此大的诱惑,还有多少投资者能够安心于投资实体产业呢?实体产业的资本又如何不向虚拟领域转移呢?
  眼下,各地都在倡导经济转型,但是,能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决不是靠几个文件、几次会议、几条根本就没有落实基础的政策就能做到的。如果实体产业的环境得不到根本改善、实体产业的投资回报与虚拟产业仍然相差悬殊、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得不到实实在在的支持与帮助、地方政府仍然把注意力只放在城市建设和经营方面,那么,转型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实体产业被掏空、产业资本空心化的格局也就无法改变。
  所以,要防止实体产业被掏空、产业资本空心话的矛盾进一步恶化,首先必须从宏观层面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制度上给实体产业新的定位、新的发展空间、新的投资渠道。一方面,要打破垄断,给民间投资者创造进入垄断行业的基础和条件,且不是口头上的准许,而是提供实实在在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扶持、税费的减免、资源的优先配置等,让实体产业具有与虚拟产业竞争的条件和回报。中央下决心要把房价压下来,除了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之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把楼市的泡沫和暴利挤掉,让投资者不再把眼睛盯住楼市等虚拟经济,而转向实体产业。下一步,如何规范民间资本市场,也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果任凭民间资本市场暴利盛行,也会对掏空产业资本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中观层面上,地方政府必须彻底改变目前只顾追求短期利益、眼前利益、即时政绩的做法,把政府建成真正的人民政府,而不是官员政府,从而在制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时,能够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政府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把更多的政府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去,并发挥“种子资源”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
  从微观层面来看,要下大力气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眼下最紧迫的就是资金问题,即如何通过信贷政策的调整与优化,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满足实体企业的资金需求。如果资金的矛盾解决了,再对实体企业采取一定幅度的减税和土地优先供应,相信投资者还是愿意投资实体产业的。毕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都不大可能越过实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的。这方面,美国已经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最现实的课。
  总之,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实体经济,保护投资实体产业投资进的利益,防止实体产业被虚拟经济掏空、产业资本空心化矛盾的恶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资本错配的风险正在加剧 2011-07-25
· 穆迪唱空欧元做空中国 逼使资本回流美国 2011-07-16
· 一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增逾四成 2011-07-12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