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应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对抗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等潜在的经济威胁。在外汇市场上,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破6.46,创了新高,预计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还将增强。 在国内通胀率高企和国际压力的“内忧外患”背景下,管理好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宏观调控政策制定以及经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存在一种相对理想的升值方案,能够既利用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来对抗通胀风险、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加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使得人民币升值不对实体经济造成过大扭曲和冲击。 方案的核心是通过制定并公开合理的人民币升值目标或目标区间来实现人民币主动渐进升值。可根据我国出口企业可承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国际热钱的融资成本以及理论模型结果等因素,制定年升值3%左右的升值目标,并使之公开。同时可根据中国经济增长情况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人民币的升值目标进行适度微调。采用这种方案主要有如下原因: 首先,应该看到当前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并没有合适的理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表明,真正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和各国人民福祉的是自由贸易,汇率制度的设计应该以便利自由贸易的开展为原则和标准。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实际上是美国人设计的有利于自身的话语体系,浮动汇率制允许美国征收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铸币税。 避免人民币短期内过快大幅升值是一种合适的策略选择。从中国企业的经验看,在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不发生大幅改变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企业能够承受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人民币实施汇改以来的经济实践也证明了这点。未来中国的出口企业也仍可承受一定幅度的人民币升值。 其次,经济主体对汇率变动形成明确预期能够最小化扭曲效应。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如果要最小化政策波动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经济主体对政策变化形成明确预期,使其在经济决策中提前考虑政策变化因素,消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未预期到的货币升值往往对经济造成很大影响,不仅削弱产品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影响并扭曲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日本在这方面有深刻的教训。目前,因为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多中国的外贸企业焦虑于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企业只接短期订单,交货期较长的大单只能忍痛放弃,甚至出现了有订单不敢接的尴尬局面。小企业对人民币走势看不准,更是不敢贸然接单。 再次,公开的人民币主动渐进升值不会导致热钱大量涌入。公开人民币升值目标,相当于是给定了热钱投资人民币的收益。固定的收益率对热钱不构成巨大吸引力,真正容易招引热钱的,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以及人民升值幅度的不确定性。现在中国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已经达到高位,风险加大,对投机资本也没有很大吸引力。 目前我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监管部门也拥有一套对热钱的监督和管理系统,这构成了防范热钱的制度防火墙,有利于避免热钱大量进出影响我国的金融系统稳定。 也有担心认为,这种公开的主动升值的策略正好给了别人以口实,说明我们在操纵人民币汇率。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实行纯粹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本身就是要求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操纵。汇率政策的选择是一国主权,各国有权利选择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汇率制度。中国应该自行决定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幅度与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