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物价预期实现回落,同时,世界经济难以对我国物价上涨产生较强压力,外需形势比我们预先想象的要好,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外需环境将更为宽松,长期看,控物价、保增长的任务仍然繁重。
受世界经济下行、国内货币政策紧缩、农业遭遇干旱和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走过了沟沟坎坎,面对控制物价上涨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双重任务,全国上下没敢丝毫懈怠,现在看来,物价上涨动能将有所减弱,经济运行呈现趋好征兆,宏观经济运行下半年将好于上半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控制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半年来,通过管理市场流动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价格监管等多种措施,扼制住了价格上涨势头,今年1—6月份CPI分别为4.9%、4.9%、5.4%、5.3%、5.5%和6.4%,累计上涨5.4%。现在看,7月份CPI可能仍然维持高位,但价格上涨压力已经有所减弱,上涨幅度将在下半年逐步实现回调,全年物价上涨幅度可能回落在4%到5%区间内。
物价预期实现回落,应该得益于货币政策运用比较成功。为了既收缩银根又减小影响,央行采取了小步快跑的货币调控政策,继去年10月、12月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上半年分别于2月、4月、5月做了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上半年则连续上调了6次,货币流动性得到有效管理,1—6月份新增信贷为354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9.69%,M2同比增长15.9%,远低于2009年的27.58%和2010年的19.73%。物价失去了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粮食和农副产品市场供给将保持稳定,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提供了坚实基础。粮价是百价之基,农业稳则物价稳,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为长期实践所证明。我国中南地区上半年遭遇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干旱天气,但由于采取抗旱措施及时,旱情对农业产生影响不大,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冬小麦将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目前汛期已经过半,全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可能性减小,今年粮食生产有望获得好收成。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农副产品流通和价格监管的治理。粮食和农副产品供应充足,从而不会对整个价格上涨产生较大压力。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在高位震荡,但持续上涨动能不足,输入型通胀因素不会成为助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今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没有延续去年上涨势头,一直在高位震荡。6月23日国际能源机构决定动用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以平抑油价,保护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原油价格暴涨可能性比较小。同时,包括欧盟和美国在内的西方主要国家,今年上半年经济普遍疲软,价格上涨压力弱于我国。归纳来看,世界经济难以对我国物价上涨产生较强压力。
当前,虽然净出口将不会再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贡献,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运行状况对我国宏观经济将有较大影响,外需形势能否稳定,对我国经济能否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从今年上半年出口情况看,外需形势比我们预先想象的要好。
我国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高达24.1%、19.3%和19.7%,2008年的贡献率虽然回落到9.2%,但出口总额仍然高达14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受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额回落到1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6%,出现这样的下降幅度,历史罕见。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好转,我国出口在2010年就迅速回升到15779亿美元,不但同比增长了31.1%,与2008年相比还增长了10.45%。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虽然有所减缓,但出口增长势头并未减弱,前六个月出口额达到874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自去年11月到今年6月的8个月里,有7个月外贸出口突破1500亿美元,6月份更是突破了1600亿美元。
外需是否能够保持目前这种势头,取决于世界经济整体走势,并主要取决于欧盟和美国经济走势。毫无疑问,尽管世界经济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国际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美国经济从2009年第三季度就告别了连续四个季度的负增长,步入复苏通道。但是,由于复苏是实施凯恩斯临时救援政策的结果,导致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没有完全消失,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缓慢,出现反复,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增长3.1%,今年第1季度回落到1.8%,5月份美国失业率仍然高达9.1%。
如果世界经济延续劣势继续下行,我国出口形势无疑将变得严峻。但是,目前有迹象表明下半年世界经济将好于上半年。美国将延续宽松货币政策,奥巴马总统为了寻求连任,正在采取增加就业的措施,美国政府与议会关于债务上限的博弈最终会以国会妥协收场,美国经济向好可能性较大。希腊议会通过了政府的财政紧缩计划,笼罩在欧盟上空的主权债务阴云有望得到稀释。日本遭受地震、海啸、核辐射重创,但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将对日本经济带来积极作用。
世界经济下半年将有小幅回升,保持出口规模和增长势头具有有利条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外需环境将更为宽松。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考虑价格因素影响,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5.8%,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1.59%和15.45%%,投资增长率高出消费6个多百分点,2005年以来投资增长速度更快,2005年到2010年投资年均增长25.66%,尤其是2009年高达30.5%。今年前六个月,我国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24567亿,同比增长高达25.6%。
今年全年投资维持高增长水平是完全可能的。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了使“十二五”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势头,各地新上马了一些项目,各级政府的投资力度没有减弱。为抗击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曾经上马了一大批项目,其中很多属于中长期项目,确保这些项目如期进行仍然需要持续投入。尤其是今明两年是省、地、县、乡四级政府换届年,换届带来的投资效应总体上讲是积极的。
投资不确定性因素应该在房地产领域。这些年,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基本保持在20%左右,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支撑投资快速增长从而支撑经济增长功不可没。然而,在中央政府持续打压下,房地产市场已开始降温,尤其是商品房市场销售压力不断加大,开发商对商品房投资热情已经降低,这种情况还会延续下去。为了弥补商品房市场投资减少的不利影响,中央不断加大保障房建设扶持力度,从1—6月份数据看,形势令人乐观,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比城镇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高出7.3个百分点,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仍然高达21.07%。为确保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如期开工,中央正在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督导,下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会更大,房地产领域的投资不会成为投资增长的负面因素。
宏观经济运行趋好,只是相对上半年而言。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我国经济领域深层次问题与应对金融危机后续不利影响相互叠加,宏观经济运行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控物价、保增长的任务仍然繁重。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控制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加强各项保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确保今年粮食和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着力营造提升消费能力的商业氛围和制度环境,逐步解决投资和消费失衡的问题。同时,要抓住宏观环境趋好的机遇,抓紧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特别要完善相关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步伐,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