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时代的“丛林法则”
2011-07-25   作者:朱爱萍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自然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市场竞争中也不断上演。微软前不久以85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了著名网络电话服务商Skype,就再次诠释了该法则。撇开对交易本身的关注,名列全球20大科技并购案之一的这宗案例,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思考?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以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创新导致市场竞争“法则”发生了重大变革,强弱角色可能在不经意间转换。近年来,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加速了全球生产体系的构建,大型传统产业企业凭借对全球化生产网络的组织力和对资源的配置力,主宰着产业的全球化生产布局和规模。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产业的旧有模式,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惊人的速度。揭示信息技术进步速度的“摩尔定律”,时刻都在警示大企业:它们的“权势”强大但脆弱,每一次不经意的技术革新都有可能令整个产业重新洗牌。当前,移动互联网产业突飞猛进,苹果等公司以颇具特色的操作系统和系列产品引领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长期以来依靠预装个人计算机来出售“视窗”操作系统的微软则面临市场份额缩水的困局。因此,微软通过业务互补型并购拓展移动互联网市场,显然是战略布局的需要。
  其次,要为高科技产业创造适宜创新的竞争生态,健康的“丛林”才能孕育万物。仍以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的确享受着由差别化优势构建的垄断利益。但此“垄断”非彼“垄断”,因为这片“丛林”并不存在人为的壁垒,竞争者可以随时进入,领先者唯有持续不断创新才能保住其地位。这样的暂时性垄断并不会抑制竞争,也不会侵害公共利益。在信息技术产业市场中,唯有尽可能地减少行政性准入管制,市场“丛林”生态环境才能得到保护,健康的环境自然也会鼓励和促进企业创新。
  另外还需特别关注“丛林”生态的重要博弈方——资本的力量。上世纪末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是由科技创新和资本制度创新联合驱动的。发达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制度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进力,美国硅谷的无数传奇就是明证。在纷繁复杂的高科技企业并购中,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把握住高科技创新特质的、能充分适应竞争生态的、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金融投资家。
  高科技产业的高速变革和高风险特性,决定了企业除了奔向竞争的“丛林”之外别无选择。既如此,参透竞争“法则”的变革,改善“丛林”的生态环境,对于高科技时代每一个参与竞争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初显 2011-07-22
· 吉林"十二五":以科技引领"三足鼎立"格局实现新跨越 2011-07-15
· 兴业银行: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闯关“新三板” 2011-07-08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