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富豪”怎么看
2011-07-25   作者:柏木钉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 “院士富豪”、“教授富豪”的出现,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然
  ● “院士富豪”、“教授富豪”的增加,对于改善我国的企业家生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不无裨益

  最近,一则有关院士的新闻吸引了众多眼球:以岭药业7月19日在深市中小板发行,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吴以岭个人身价逼近50亿元,成为A股的“院士首富”。
  其实,院士、教授跻身“富豪俱乐部”,已不是什么新闻。早在11年前,种业公司隆平高科上市后,作为名誉董事长、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袁隆平院士持股市值攀升至1.24亿,成为A股首位“院士富豪”。2006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山河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清华是中南大学教授,2009年上市的首批创业板公司机器人总裁曲道奎是博士生导师,去年8月上市的尤洛卡董事长兼总经理黄自伟是山东科技大学教授;此外,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原是中科院计算所的科研人员;清华同方总裁陆致成和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授……
  如何看待“教授、院士成富豪”现象?社会上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是“知识创造财富”的成功案例,值得鼓励;反对者认为,教授、院士就应该甘守清贫、潜心科研与教学,不该“不务正业”。
  笔者赞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铮的观点:“院士富豪”、“教授富豪”的出现是个正常现象,而且是个好现象。
  回顾历史就不难发现,“院士富豪”、“教授富豪”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科研活动,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技术开发,绝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为解决“科研、经济两张皮”现象,国家开展了大刀阔斧的科研体制改革,鼓励从事应用技术开发、有志于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教授走出高墙大院,或深入企业,或自办公司,为经济建设服务。吴以岭、柳传志、陆致成等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用自己掌握的技术研发新产品,历经艰辛,既创造了可观的社会财富,也提高了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为打造民族品牌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他们创办的企业成功上市,这批科研人员“身价倍增”,自然在情理之中。
  从现实的角度看,“院士富豪”、“教授富豪”的增加,对于改善我国的企业家生态,引导健康的社会心态,不无裨益。翻看名号不一的“富豪榜”就不难发现,此前榜上有名的富豪,多为地产商、煤老板、酒老板、歌星、影星等。其中许多人晒豪比阔的生活做派,不仅损害了“成功人士”的正面形象,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而且误导了广大青少年。反观袁隆平、柳传志、吴以岭等科技型富豪,或者不改本色、视富贵如浮云,或者急公好义、扶助后起的创新创业者,或者继续潜心研发、做强做大、奋斗不止……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富而仁”的成功样板,必将激励更多年轻人用知识创造财富、靠创新创造价值。
  当然,说“院士富豪”、“教授富豪”是个好现象,并不是鼓励所有的科研人员和教授都去创业当老板。毕竟人有短长、业有专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事基础研究的似乎不宜“这山望着那山高”,擅长教学的也大可不必见异思迁。此外,谁也没有三头六臂,如果时间没那么富余、精力没那么充沛,还是安安心心做好、做精本行为好;自不量力地沽名钓誉,于己于人并非好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胡润发中国少壮派富豪榜 2011-05-16
· 胡润报告称中国大陆千万富豪达96万 2011-04-13
· 第三节 阿Q正传:中国“富豪” 香港“破财”探秘 2011-03-10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