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近出炉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7.34万亿元,同比少增1846亿元。存款增速放缓成为上半年金融运行的一大特点。
往年存款缓增乃至“存款搬家”通常是因为股市红火,存款之水开闸而出,流向资本市场,而此次存款缓增却别有原因。首先,今年以来,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发行了近3万亿元央行票据,贷款增速明显回落,由此带来的派生存款增长也就相应“减速”了。
其次,今年商业银行普遍推行“实贷实付”的贷款新规,贷款由商业银行按照借款人的实际资金需求,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借款人的交易对象。而以往,企业有部分暂时闲置的贷款能存入银行,形成新的存款。新规的实施减少了存款在市场上停留的环节,也减少了派生存款。加之今年企业资金普遍偏紧,企业自有资金存入银行也就相应减少了。
此外,正如电影《华尔街》中的那句经典台词:“钱是永远不会睡觉的。”在负利率的背景下,居民储蓄存款往往流向储蓄以外的高收益领域。在股市行情不佳、楼市调控严厉的情况下,大量居民储蓄流向银行理财产品,有的甚至流向民间借贷领域。
存款缓增问题值得重视,它可能使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头寸紧张,增加流动性风险。大银行网点多,产品和服务种类多,由此带来的客户和派生存款也较多。特别是今年各家大型银行主推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资金,其中部分产品可以纳入银行的个人存款。另外,在实施贷款新规的情况下,大型银行产品优势明显,企业存款也有向大型银行集中的趋势。相形之下,中小银行资金面就较为吃紧。
存款缓增,还可能使银行体系外的影子银行体系(如信托、租赁、担保、典当、小额信贷等渠道)快速发展,增加监管难度。年初以来,信托业高速发展,收益率遥遥领先其他各类投资品种,吸引了大量资金,而其投向多集中于房地产行业,风险不言而喻。再如有些担保公司为了追求高收益,不是从事担保,而是利用自有资金直接放贷。此外,民间借贷也迅速发展,利率一路高企,这部分游离于监管之外的资金,背后始终隐藏着不可测的风险。
应对存款缓增,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除了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之外,对中小银行,不妨考虑实行差别化的监管和考核指标,一方面防范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同时,还应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高度警惕网络借贷、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凸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