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良心”一个不能少
2011-07-21   作者:张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这个夏天,从北到南,由东至西,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在频发的暴雨面前,外表光鲜的城市却不堪一击,逢雨则涝,遇涝则瘫。“到武大去看海”,在北京观地铁“水帘洞”,长沙、南京等多处成了“水城”……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351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超过三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厘米(可能淹没小轿车排气管的水深)的多达90%,发生内涝城市中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占到78.9%,其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100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留下这句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一场倾盆大雨后,“如果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梳子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那么,我们城市水患的厄运症结究竟在哪里?有专家认为,最大的病根在“重地表,轻地下”。这种思维和管理模式,折射出我们有些城市为现代化而急功近利,作风浮躁,追求形象工程,似乎认为只要有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广场气派就是“政绩”,就是经济繁荣。因此,对那些花钱多,却看不见、摸不着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却少了“良心”,不那么真正去下力气做了。对诸多财力丰厚的大城市来说,似乎并不缺少资金,也不缺少技术,缺少的恰恰是那颗为城市安宁、民众福祉深谋远虑的责任心。
  由此可以联想到,在如此“大干快上”地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已经不仅是一个逢雨必涝的排水问题,几乎整个城市基建和管理也被一并诟病了,如一场风雪来临,交通便瘫痪;遇到酷暑,就要拉闸限电;道路维修刚几月,便开挖重来;完工不久的楼房竟会倒塌……这些苦果,多是缘于少了城市的“良心”,少了良心的城市建设必然是低水平的,而低水平城市建设“欠债”是要还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良心”一个都不能少,这不仅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者所需要的真正标准,更是关系到生活在城市里人们的生活能否安宁、快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在统筹城乡关系中走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 2011-04-12
· 打破城市化发展“三悖论” 2011-03-30
· 应允许农民自主推进城市化 2011-03-12
· 中国城市化之忧与思 2011-02-17
· 城市化应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 2011-02-16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