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出口转内销”推高贸易顺差
2011-07-19   作者:张茉楠  来源:上海金融报
 
【字号

 
  张茉楠

  今年上半年出口形势喜人,在全球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逆势上扬,月度出口再创新高;而另一方面,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达芬奇造假门也再次让“出口转内销”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达芬奇造假事件引发人们对假洋货的关注,“达芬奇们”不仅通过“一进一出”的价格操纵获得超额利润,同时还享受着高额的出口退税,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我国是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生产体系,税收减免、出口退税、成品关税减让速率大于原材料减让速率造成的税率倒挂等政策,是造成“出口转内销(又被称为国货复进口)”现象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内、外贸长期以来实行分别管理,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内贸要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而外贸为促进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材料、零部件、初级形态制成品及半制成品的国内生产单位通过出口,可直接获得出口退税,同时国家对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口实行减免税政策,因此从境外进口材料、零部件、初级形态制成品及半制成品,就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这样,国内的材料、零部件、初级形态制成品及半制成品通过出口,使出口企业得到了国家退税的好处;又通过加工贸易名义下的进口,使进口企业得到了国家减免税的好处。
  达芬奇的造假模式早已不是什么密码,许多外贸企业在进行来料加工、出口货物时为了能够免去入关、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手续,甚至采用保税区“一日游”的手法,实现“国货复进口”。由于“国货复进口”在贸易统计上,通过加工贸易项进口一般不计入进口,而出口却按正常计算,这就造成了顺差虚增。 1980年,中国国货出口复进口仅有0.24亿美元,大部分来自海外退货。但据海关统计,到2006年末,国货出口复进口的年度累计达到733.6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中国全年从美国的进口额。而近几年,我国“国货复进口”规模逐步扩大,仅以深圳为例,今年前5个月,国货复进口122.8亿美元,增幅达 58.9%。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饱受债务危机煎熬导致外需不振,消费低迷,然而我国出口贸易却逆势走高,出口成绩惊人。今年上半年,出口贸易同比增长24%,6月份出口1619.8亿美元,更是创下了月度出口规模新高。这当然与中国出口综合竞争优势依然强劲相关,但是屡屡发生的假洋货以及企业 “留洋潮”事件,也足够让我们担忧,中国高速增长的出口贸易中到底有多少“出口转内销”的虚增成分?因为“出口转内销”不断增长的势头,显然已扰乱了正常的外贸秩序,扭曲了中国外贸数字。
  出口驱动型增长、“双顺差”国际收支格局,是导致巨额外储的结构性因素,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以及央行实施的“冲销干预”政策,使得我国外汇占款大幅飙升,从2002年末到2011年5月末,外汇占款由2.21万亿元增加到24.39万亿元,增长11倍,外汇占款远远超过外汇储备余额。这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不仅导致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大大下降,也造成了流动性调控的政策困境。
  此外,在日益巨大的贸易平衡压力下,过快增长的贸易顺差也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造成了不必要的博弈成本。因此,从短期看,应加快下调出口退税率,特别是下调那些污染大、附加值不高、资源消耗大的产品退税率。而从长期看,无论是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是战略发展路径由外需向内需转换的需要,改革甚至逐步取消出口退税制度,应是大势所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同比增97% 2011-07-15
· 美农业部称中国需求将推动玉米出口 2011-07-13
·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超1.7万亿美元 2011-07-10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