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出口再进口无罪,合法就行?
2011-07-19   作者:黄晓果  来源:凤凰网
 
【字号
  针对“达芬奇”事件究竟是中国家具市场的乱象,还是仅仅是个案的疑问,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近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达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国内所卖的进口家具都是以假乱真。大家的质疑存在常识问题,其实,国际品牌可以有不同的生产地,只要标明产地即可。产品从中国出口,再进口到中国,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是可以的。”(7月18日东方早报)
  沸沸扬扬的“达芬奇”事件曝光至今,由最初接连不断曝光的产品质量问题,到“达芬奇”采取将中国货先出口,再将其原封不动地进口,完成国产货披着洋品牌马甲的“倒腾”模式。尽管“达芬奇”方面坚称销售的产品中只有一成是中国制造的,90%是不折不扣的意大利原装进口品牌;也尽管“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哭流涕以示清白,但是,已被忽悠一次的人们岂能再度被忽悠,因此对于“达芬奇”的单方面辩解一律表示极度不信任。
  正当众人痛打落水狗之际,有人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站出来为“达芬奇”开脱罪责——中国家具协会理事朱长岭表示,首先“达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其次,“达芬奇”的先出口再进口,低价变天价的模式只要是合法的就没有问题。
  理事长为“达芬奇”开脱的两个理由很值得玩味。先来谈谈“达芬奇”事件的不具普遍性的这个问题。“达芬奇”家居之所以演变为“达芬奇”事件,是由于其用国产货以假乱真洋货的勾当,且有意混淆“进口”与“原装进口”两个概念。而理事长认为“达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的依据是,国际品牌只要标注了原产地就仍是洋货,而其他国际品牌并不会都学“达芬奇”那样明明是东莞产,偏偏要贴个意大利原装进口的牌子。这个包票打得有些过火。
  针对公众对于“达芬奇”先“出口”再“进口”的质疑,理事长认为先出口再进口并无问题,只要合法就行,并举例除家具外的其他各种外贸物品也都采取此种“负进口”的模式。但事实证明“达芬奇”家具自始自终就没离开过中国国门,只不过在上海保税区待了一宿,然后由厂方开具一个虚假的报关单,恭喜,一夜之间来自东莞的家具摇身一变成价值千金的洋货了。因此,先出口再进口的“负进口”模式根本就不适用于“达芬奇”。
  更为可笑的是,朱理事长从“达芬奇”事件中得出了洋货不一定胜过国货;洋货会因此事件而名誉和销量双双受损,并得出“达芬奇”事件会是国货“东风压倒西风”,将洋货一举PK下去的良机。
  给无比乐观的理事长提个醒,此次“达芬奇” 事件是由该品牌家具的质量问题引起的,而这质量问题是来自于“达芬奇”用东莞产的家具以次充好洋货,而非洋货本身出现问题。换言之,国货仍然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理事长呼吁弃洋货挺国货,借“达芬奇”等国际大品牌神话破灭之机一举收复国内市场,更像是一个笑话。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达芬奇事件摧毁了什么? 2011-07-25
· 达芬奇公司承认宣传失实 2011-07-25
· 监管真空有多少达芬奇密码 2011-07-25
· 达芬奇或成造假“专业户” 疑做假财报图谋上市 2011-07-22
· 达芬奇被指进口样品国内仿造 欺诈行为隐蔽举证难 2011-07-16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