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眼泪无用
2011-07-15   作者:郑全庆  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标榜“100%意大利生产”的国内高端家具品牌“达芬奇家居”日前被曝出造假,据央视报道,该公司把东莞生产的家具运往意大利,而后运到上海报关进口回国。一出一进,家具变为国际品牌,沙发价格从3万元飙升至30万元。有趣的是,7月13日“达芬奇家居”专门召开发布会为自己辩白,期间出现了戏剧性一幕:一名消费者闯入会场愤然质疑该公司造假,公司总经理潘庄秀华女士似乎深受刺激,竟当场落泪,诉说起自己创业的种种艰难。
  潘女士的泪水无助于澄清事实,也没有为自己赢得几分同情。这并非围观者冷漠,只因为他们实在“伤不起”。从三鹿奶粉、双汇火腿、染色馒头,到奥的斯电梯,眼花缭乱的造假事件,接二连三地挑战着人们的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与三鹿、奥的斯不同的是,“达芬奇家居”造假是基于品牌造假,而非产品本身。
  从其名称即可看出,这家中国血统的企业极力想把自己打扮成具有欧洲“纯正血统”的高端品牌。这样的招数并不新鲜。从“格兰仕”、“苏泊尔”到“爱登堡”,一个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知名品牌,似乎越来越多。商人们看得清楚,国内消费者对海外品牌尤其是海外高端、奢侈品牌的崇拜几十年来有增无减,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并不细究产品本身,只注重它是不是“地道的原产”。从产品的生产到销售,“达芬奇家居”和合作企业使用了诸多虚假手法,但是人们却不加辨别,甚至趋之若鹜。消费者看中的似乎已经不是家具本身,而是品牌的诱惑。
  板子似乎不该打在消费者身上,崇洋心态往往也是国内企业自身造成。在过去,崇洋是因为我国一穷二白;现在,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企业的工业制造水平整体上并不逊色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值得人们信赖的品牌不多,能够走向世界的更是屈指可数。因为中国品牌还太脆弱。
  这些年,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往往“秉性不改”,更愿意赚快钱,追求短期效应。于是,假冒、欺骗等种种不良商业习气便沾染到企业身上。对于小企业而言,即使被曝光、查没,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品牌企业,尤其是聚光灯下的品牌企业,不良的商业劣气会像毒瘤一样蔓延,终有爆发的那一天。
  更糟糕的是,企业的这种集体无意识行为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导致诚信企业成本更高,发展缓慢,有胆量造假的企业反而获得生存。长此以往,国人对自己本土企业的信心将更加脆弱,企业的生存也会更加困难。当企业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品牌”幻影破灭时,对企业的打击更致命。流泪已无济于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监管欠作为使“达芬奇”们泛滥 2011-07-14
· 达芬奇天价家具造假 伪造路线变身洋品牌 2011-07-12
· 从达芬奇说中国企业如何提升品牌 2011-07-12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