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准为何遭质疑
2011-07-14   作者:王君平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不久前,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中国牛奶质量标准是全球最差、最低的标准。随后,又有一位企业家“炮轰”牛奶标准。
  牛奶标准是去年刚刚修订。令人不解的是,本该发生在标准公布前的质疑和讨论,却发生在标准实施之后。牛奶标准被“炮轰”,决非食品标准受质疑的个案。加铁酱油遭质疑,发生在第二期全国大范围推广之际;食用盐该加多少碘的争论,出现在全国大面积推广10多年之后;大米允许使用添加剂,事发在食品添加剂标准公布后的1个月。
  食品标准为何公布之后遭“炮轰”?以此次牛奶标准为例,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在卫生部网站上全文公布征求意见60天,并向世贸组织通报。专家组对国内外反馈的2000余条意见逐条研究处理,由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正式公布。而据王丁棉介绍,2010年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时,曾征求地方奶协和专家的意见,但提出的意见95%都没被采纳。他认为,中国奶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
  食品标准从专家论证、草案形成到社会公示、正式发布等程序,《食品安全法》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制定食品标准,不仅要注重结果公开,还要注重全过程公开。比如究竟哪些专家参与了讨论?他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在标准的讨论中,专家之间有没有争论?对于征求的意见,是否给予了企业满意的答复?食品标准制定的过程,如能通过媒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就不难消除笼罩在公众心头的疑团。
  目前,我国正在开始食品标准的大清理。据不完全统计,现行食品标准的标龄在10年以上的占1/4,个别标准甚至已超过20年未修订。根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而卫生部发布的《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指出,我国的3400项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重要标准短缺。今后,大量新的食品标准还将不断诞生,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是避免争议的有效方法。
  彻底废旧推新,不仅需要标准的提升,还需要标准制定全过程的公开,让公众参与标准的制定,杜绝类似“炮轰事件”的发生。这样,食品标准的制定过程,就会成为食品安全的科普课堂,成为增强公众健康素养的平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8种药品保健食品广告违法曝光 2011-07-09
· 食品市场变坏的四大推手 2011-07-04
· 哈洽会名优食品专场意向性签约数额4.2亿 2011-06-20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