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不能讳疾忌医
2011-07-14   作者:廖水南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在乳业专家王丁棉关于“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的观点引起轩然大波后,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成为首个站出来公开支持该观点的企业家代表,然而郭言甫出,即被光明乳业代其收回;而王丁棉本人日前也向记者表示,自己最近备受各方压力和“公关”。
  虽然三鹿奶粉给国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但民众还是以超越常规的信任在支持中国本土乳业,但内地乳业乱象并没有随之结束。且不说现在的乳制品安全提高到何种程度,就连三鹿赔偿费用也成为谜团,至今仍有近3万三聚氰胺毒奶粉患儿尚未领取赔偿金,可见中国本土乳业不仅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连刮骨疗毒的魄力也没有。
  我们对国内乳业恨铁不成钢。但这种光靠道德约束或谴责的方式根本无法警醒他们。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得不选择购买进口奶制品。据统计,我国2010年奶粉进口总量首次突破40万吨,同比增长62%。今年3月,海关总署发布报告称,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 显然,中国乳业不能吸取教训,当机立断,借机提升自身形象。如今,更让人愤怒的是,中国乳业竟然丧失了接受事实和承认错误的气度。早前广州市奶协理事长王丁棉爆料,我们每天喝的牛奶里,每毫升细菌总数多达200万个。这一标准,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郭本恒于7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经营论坛上就奶业标准问题称:“我们的生奶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这不仅是在支援王丁棉,也是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深刻反省和正义发声,更是对中国乳业的一种倡导和期盼,以达成提高中国乳业标准的共识。
  中国乳业先是在三鹿事件中止步不前,后是在乳业标准上主张倒退,让人忧心之余,更让人失望。国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中国乳业依然故我,停滞不前,不思进取,为了短时间的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民众的身体健康,再温和的民族牌最后也会演变成无效的否决牌,但那时迎接的不仅是公众的冷眼相看,更可能是一落千丈的业绩,甚至面临倒闭的噩梦。中国乳业虽有病,但医治还来得及,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乳业协会多做些“自我批评”吧 2011-07-04
· [关注]网民:国情不是乳业新国标降低的理由 2011-06-22
· 光明乳业裁减百余种低效产品 2011-04-08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