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消费物价指数(CPI)突然从5月份的5.5%跃升至6.4%。根据央行7月12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4.17万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5.9%,这两个与通胀密切相关的指标都未超出正常范围或央行年初设定的政策目标。 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披露,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美元,较2010年底的2.8万亿美元增长了4000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外汇储备增长规模,更比2010年6月同期增长了3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季度出现了1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仅为456亿美元;与此同时,从今年前5个月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实际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不会超过600亿美元;即便再算上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和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2.3%等因素,至少仍有2000亿美元根本无法明确解释其来源。而今年上半年银行结售汇顺差和外汇占款余额两项指标的快速增长也表明,大量境外热钱持续流入的可能性的确存在。这些流入的热钱将大大加剧国内流动性的过度充裕,为通胀推波助澜。 热钱大规模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从2010年的我国外汇储备的月度变化中可得到印证:2010年1-6月,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在2.4万亿美元左右,此后开始急剧增长,其中,仅2010年9月外汇储备就激增了1005亿美元。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国际资本理论上无法自由进出;但事实上,这并未妨碍国际资本借道各种途径,包括虚假贸易、虚报直接投资、地下钱庄等流入。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无疑是热钱攻击的重中之重。 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来看,2011年下半年激励热钱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驱动力并未改变,包括: 第一,全球经济复苏不同步是热钱流入的深刻背景。2011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前景仍不甚明朗,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振,工业产出持续低迷,失业率更是居高不下。与之相反,我国由于受危机影响轻微,较早实现了复苏,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需求反弹,资产投资回报率预期不断上涨。 第二,各国货币政策调整不同步是热钱加速流入的直接驱动力。一方面,6月下旬美联储已明确宣布将继续实行0-0.25%的超低利率;另一方面,我国却在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压力而不断收紧加息。利差的拉大,加上2011年美元的整体弱势,为美元套利交易盛行铺平了道路:境外短期资本大举流入我国。 第三,汇率升值预期本身也是吸引热钱流入的一个重要动机。由于人民币目前存在较强的升值预期,正是国际投资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国际套利资本纷纷流入;而当人民币达到阶段性升值目标后,热钱将重新兑换成美元流出,赚取丰厚的汇价差额。 事实证明,通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心理现象。任何试图将其简单定义为单纯的货币现象、国内商品供求矛盾或国际通胀输入结果的思维,在这个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时代都显得过于陈旧。它更有可能是一连串现象交织的结果,而热钱流入正在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