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物价”重于“高增长”
2011-07-14   作者:陈东海(上海学者)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在经济快速增长与物价惠民之间,鱼与熊掌常常不可兼得,目前就面临在二者之间取舍的问题。如果真要选择的话,恐怕多数人更愿意选较低的物价环境。
  中国公布的2011年6月CPI达6.4%,达到35个月以来最高,超过了2008年7月的高点6.3%。由于部分人认为现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物价的翘尾因素,以及最近几个月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所以一些官员与经济学家宣称中国的物价将会在6月和7月见顶,未来形势乐观。甚至一些人建议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不再紧缩货币,以免影响经济增长。但这种观点和论据的说服力还不够强,至少其秉承的价值观不利于目前中国的民生情况。
  即使从表面的数据来看,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就是,一旦一个数据突破了前期高点,往往就会打开上升的空间。所以,CPI数据在2011年6月突破2008年7月的最高点,可能打开了未来继续冲高的空间。再者,6月物价创新高,不单是去年的翘尾因素,目前出现了很多新的涨价因素。目前除了猪肉价格狂飙以外,过去不大涨价的烟酒和服装的价格开始快速上涨。一些地方的出租车调价、高铁取代普通列车等等,也成为推动交通价格上涨的新的因素。再者,通信和一些地方的房屋出租价格等等也在上行。所以,目前价格上涨是群体突进的形势,未来没有明显的打压这种形势的办法。
  以上还是商品因素导致的涨价,而货币供给方面的因素同样继续对物价上涨“给力”。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累积4.2万亿元,占全年7.5万亿的目标的56%。而导致货币超发的重要源头之一的出口顺差及外汇储备,则在继续发力。6月出口顺差222.7亿美元,创7个月来的新高。截止到2011年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而导致货币超发的另一个源头是投资规模过大,这从GDP的数据构成可以看出来。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属于超高速增长(详见B56、B57版)。
  所以,无论是从商品供给还是从货币供给来看,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都在继续发力,如何能够轻易说物价会见顶回落?在目前贫富差距很大,且差距继续拉大的情况下,长期的高度通货膨胀对于民生的挤压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因此,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是中国民生和经济的首要问题。
  从更广大的视角来看,即使是CPI数据真的在未来几个月出现见顶回落,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努力都要坚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目前的CPI成分未必全部反映中国通货膨胀的全貌,CPI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控制,但是通货膨胀却未必能够控制。特别是,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经过10多年来的积累,已经导致中国物价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处于很高的水平,未来数年需要还账。
  许多人对于中美物价进行了实地对比,除了人工和知识产权,中国的物价绝对水平已经与美国持平,不少领域中国物价还明显高于美国。如果考虑到普通人的收入,中国还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中国的物价问题就显得更严重。所以说,未来即使是CPI的数据出现了见顶回落,甚至是中国物价出现了全面的回落,都不可以放松控制物价的努力。
  那么,承认物价问题是未来中国长期的、首要的问题,就需要正确处理好物价与增长的主次问题。由于目前的GDP数据的高速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和出口,质量不高,这种模式不利于分配方式向普通人群的倾斜,更成为导致通货膨胀的源头,因此中国需要不再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只需要温和的GDP增长速度,并借机进行经济转型。所以,物价问题将长期地压倒增长问题成为经济和民生的首要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是“降物价”重于“高增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