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安全运营还需“补课”
2011-07-13   作者:新京报社论  来源:新京报
 
【字号
  京沪高铁3天内已两次发生接触网故障引发的事故,虽未造成乘客的生命财产损失,但还是让人心有余悸,说明京沪高铁安全性上需要补的课还很多。
  昨天,新京报刚刊发社论,希望铁路部门对7月10日的京沪高铁事故进行负责任地调查,并对公众做出更加详细的解释,不能简单以雷击等天灾应付过去。想不到,京沪高铁当天再因接触网故障发生事故,D182次列车在蚌埠开往宿州的区间内开始断电,1小时内非正常停靠2次,事故原因仍在调查当中。而这也导致了至少11趟列车到达北京南站晚点。
  京沪高铁3天内已两次发生接触网故障引发的事故,虽未造成乘客的生命财产损失,但还是让人心有余悸。这样以300公里的速度飞速前行的列车,运行密度这么大,一旦出了大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记得6月初,国内30名工程界知名院士、专家,对即将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进行了检查评估。专家组总体认为,京沪高铁在工程建设、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技术创新,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具备投入运营条件。但现在看来,这个检查评估恐怕是不全面的,有必要总结这几次事故的教训,将安全置于比速度更高的位置上,对设备故障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评估。
  其实,中国的高铁出问题并不是第一次,2009年12月26日开通的武广高铁,在运营的前3个月内,仅媒体公开披露的因设备故障而导致列车晚点事件就有5次。媒体报道还显示,因设备故障,郑州与西安间的高铁也发生过停运。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高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后发的一大优势,不仅是速度上的单纯超越,在安全性上须有更有力的保障。为了高铁的“绝对安全”,高铁前段时间已经降了一次速。这种纠错和降温式的降速并没有招致公众的批评和不满,而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这表明公众对高铁最大的期待,还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降速,仅仅是走出了理性发展高铁的第一步,降速后仍出现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安全性上需要补的课还很多。
  今年3月8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新华网访谈时表示:中国高铁运营三年多来,目前还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原因在于“铁路部门始终把确保高铁安全作为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建立了一整套高铁运营安全保障体系”。
  但什么才是“安全事故”?不要非等到出现人员伤亡才认为是事故,才引起重视。最近的这两次事故,已经让我们看到“高铁运营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列车没有应急照明通风,食物不能满足一半乘客,乘务员不能给乘客解释故障原因只能哭着道歉,乘客最关心的晚点赔偿问题,没有明确说法等。
  高铁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每一起事故的原因,铁道部门都应给公众详细地解释,并拿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事故之后,铁道部门的表现,也是公众“评估”高铁安全性的重要依据。要想挽回公众对京沪高铁的信心,铁道部门必须尽快回应公众关心的这些问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京沪高铁为何不堪雷雨一击 2011-07-12
· 海南西环高铁有望下半年开工建设 2011-07-11
· 京沪高铁今日正式运营 沿线城市欲借机提速经济 2011-06-30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