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环境正常化不应再犹豫了
2011-07-13   作者:倪金节(中国人保资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倪金节

  货币扩张仍未见止步的迹象,虽然央行几乎月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提了数次利率,但货币投放量的激增速度,仍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偏快的区间。货币环境回归正常化,看起来遥遥无期。
  昨日(7月12日)公布的6月金融数据显示,新增贷款高达6339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累积4.2万亿元,看来全年7.5万亿的目标值很可能要冲破。6月广义货币M2增速达15.9%远高于名义GDP增速,总量升至78万亿元(详见B42版)。如果下半年M2增速不出现大幅回落,那年底M2将逼近90万亿,届时通胀水平势必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迎来又一波急升。
  从2008年11月新增贷款开始由10月的1800多亿,暴增至4000多亿元开始,至今的三年多时间,中国货币环境的整体特征为“非正常化”状态。过去一年,从表面上看,由于央行货币政策出手不断,中国似乎进入了货币紧缩周期,存款准备金累计上升了300个基点,基准利率也有100个基点的上升,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与每月动辄五六千亿的新增信贷相比,再加上每月巨量的外汇占款,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和迟缓的加息效力就大打折扣。
  造成目前银行放贷冲动强烈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前两年由地方政府和国企主导的投资项目,目前正处于工程实施的关键阶段,此时若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一触即发。只能依赖货币扩张,来维持局面,虽然这样下去可能会带来恶性通胀。二是银行资金依然富余,尽管存贷比考查比较严厉,但庞大的储蓄规模仍足以支撑源源不断的可贷资金。
  由此,流动性泛滥格局从未因宣布货币紧缩而发生实质性逆转,恰恰相反,经济由流动性推升的泡沫横飞、通胀肆虐,成为近两年的主旋律经济议题。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货币流动性过于泛滥,而又没有多少可投的实业项目。眼下衡量流动性的指标,比如信贷GDP比、M2/GDP比等已全面触及历史最高位。
  危机之后,尤其是去年到现在,实业界最重要的事情不再是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企业家们多将精力放在了PE投资、创业板造富上。热钱从大蒜炒到黄金、从猪肉跑到古董,投机氛围之浓前所未有,单单黄金交易短短两年内就增加了不少,天通金、泛亚金并无实质差异,但却成就了天津和昆明的两大黄金交易所的“辉煌”。
  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只能导致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边缘化和空心化,危及经济安全。所以,结束货币宽松格局,不仅仅关乎短期内的通胀治理和经济“软着陆”,更为重要的是这关乎中国企业的长远竞争力。只有通过加息等紧缩手段,逐步让廉价资金消失,让资金价值提升,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本应是“聪明钱”变成了“傻钱”,为中国的实业复兴做点事情。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依赖货币强心针刺激,迅速触底回升。时至今日,从上到下,基本形成的共识是:货币扩张不可持续,只能带来高通胀和资产泡沫,紧缩货币或许不足以毕其功于一役,但若不紧缩货币,CPI定会呈现奔腾式增长。
  如果我们不能系统性地用加息等手段纠正信贷大跃进的错误,那从根子上打击通胀,强力推进经济转型只能是奢谈。这样下去,只怕中国经济会走日本的老路,在恶性通胀的路子上,滑向“失去十年、深陷滞胀”的深渊。新时代单凭GDP、单凭印钞票,中国经济不足以真正强大。
  货币环境正常化不该再犹豫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欧美货币大决战或已开始 2011-07-11
· 货币政策应以环比CPI为依据 2011-07-09
· 股市期待货币政策调控出现结构变化 2011-07-08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