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CPI涨幅创下近三年新高,央行再度启动加息。在物价和利率双双走高的背景下,实体经济主体普遍感受到了成本上涨和资金紧缺的压力,这也成为掣肘经济运行的因素之一。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第三季度通胀率下降速度可能较慢,但随后将进入相对明确的下降通道。随着物价走势出现趋势性转折,本轮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正在进入尾声。资本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有望出现阶段性缓解。
中国证券报:近期你提出我国物价将见顶回落,能否阐述支撑这个观点的理由?
高善文:劳动力成本价格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食品通胀。而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也会通过库存调整和通胀预期,影响食品通胀短期波动。
2009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工业季度环比折年增速高达9.5%。作为对比,上世纪90年代这一数据为3%,2003-2007年期间为4%。如此高的工业增速水平,与全球同步进行的强力财政政策刺激和货币政策刺激,以及危机后短期内的快速需求恢复是密切联系的。而在长期内,这些推动力量则不可维持。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将对全球工业增速形成拖累。全球经济对短期冲击的高度敏感,也暗示经济恢复的脆弱。
全球工业将向较低的增长平台回归,并且这一过程在近期可能已经开始。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生产资料价格的压力将趋势性消退,并带来中国食品通胀以及整体通胀的趋势性转折。
除此之外,通过判断猪周期来自下而上地把握通胀趋势也很有必要。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食品价格周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猪周期。
迄今为止,本轮猪周期的上升过程已经持续了一年左右,猪周期上升过程的大部分可能已经完成。猪周期转入下降过程也许会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下降。考虑到基数的影响等原因,通胀同比数据的高点将在近期出现。
本轮通胀的潮水可能正在退去。通胀将在最近一两个月达到高点,第三季度通胀下降速度可能仍然较慢,但随后就会进入相对明确的下降通道。
中国证券报:未来货币政策的紧缩空间还有多大?
高善文:随着通胀的趋势性转折,本轮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正在进入尾声。政策随后应该进入观察期。
但这并非意味着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停止。为了在中期内维持正利率,本次加息或许不是年内的最后一次。而准备金率作为对冲流动性的工具将继续使用,但着眼点可能从当前的抑制银行信贷、提高资金成本,回归到对冲因外汇占款而增加的流动性上。
虽然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但“硬着陆”的风险并不大。从今年以来经济总量和金融层面的数据来看,企业部门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都在恢复。这部分投资的上升,会缓冲在经济下降过程中所面临的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经济增长的下降过程可能会在这一两个季度内稳定下来,今年第三季度晚些时候很可能会重新转入经济上升的过程。
对资本市场而言,伴随通货膨胀趋势性的转折和下降,以及紧缩政策的结束,流动性有望出现阶段性的缓解,与流动性紧张相联系的市场压力有可能正在逐步地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