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反对垃圾焚烧而名噪一时的网友“驴屎蛋儿”(原名黄小山),最近再次进入舆论视野。原因是其在北京昌平区自投14万元建设了一个名为“绿房子”的垃圾处理项目,该项目可对两千户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 14万元的“绿房子”项目却可服务两千户居民,成本之低廉不言而喻。“绿房子”虽小,功能却很强大,垃圾分拣台、脱水机、破碎机、污水排放管、排风扇等设施一应俱全。更有创意的是,居民自觉将废纸、饮料瓶等有价值废品交过去,将能获“绿房子卡”,凭此卡可到合作单位(例如超市)购物。 “绿房子”如此精巧而实用的设计,不禁让人击节叫好,它也获得了市政市容委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这样的专业人士的肯定。可让人乐中生忧的是,“绿房子”虽好,但它推广和普及的前景却不明朗。市政市容委固废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对“绿房子”项目能否采取某种形式的支持,目前无法确定,“这得跟上级领导汇报,即便给予某种形式的支持,程序也会比较复杂。” 这是一个让人遗憾的表态,但也在意料之中。垃圾处理既是一个棘手难题,但随着这些年垃圾处理费不断飙高以及政府财政对垃圾处理的大力投入,垃圾处理背后商业利润变得愈发诱人。因此,既有的利益集团当然极力维持目前垃圾处理的垄断经营模式,不愿意让外来者分一杯羹。 其实,早在“驴屎蛋儿”成名之前,国内已有不少民营企业涉足垃圾处理领域,不过鲜有建树者。我曾认识一个热衷于垃圾处理的民营企业家,拿着国家认可的发明专利,四处进行游说,想进军垃圾处理业,结果却处处碰壁。面对垃圾处理背后强大的垄断体制,民营企业家们纵有再好的技术,也只有临渊羡鱼的份儿。 政府一把抓,国有资本垄断的垃圾处理业,目前似乎陷入一个死局,不仅技术上难有突破,措施上更常常有违民心。既然如此,何不打破封闭的体制,重视来自民间的智慧,给民间资本以机会呢?切莫小看民间的智慧,一个原本是垃圾处理外行的“驴屎蛋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学习后,竟然能出手不凡。不难想象,蕴藏于民间的,不知还有多少“驴屎蛋儿”,还有多少比“绿房子”更高明的点子,渴望在垃圾处理上一展身手。 所以,对于“绿房子”项目,政府不妨扶持一把吧,对于民间的“驴屎蛋儿”们,不妨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吧。我坚信,只要给民间智慧以机会,让人头疼的垃圾处理,不愁找不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