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默斯堪称美国财经领域学而优则仕的代表人物,近30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哈佛大学教授与政府财经要员两个角色之间“摆渡”。 作为哈佛大学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萨默斯有很多开创性研究,比如,政府出台一项增减税政策之后,对相关公司的影响如何量化评估?由于数据很难采集,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萨默斯没有去构建复杂的经济模型,而是在股市里按图索骥:计算相关公司股价在政府宣布增减税前后的变化,其差额就是政策的影响值——因为在一个高效的股市里,股价是冶炼各类信息的大熔炉。 如果把萨默斯的“索骥”法宝移植到国内资本市场,其结果会怎么样呢? 我们不妨先看看近10年中国经济与A股市场的数据对比。2000年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2万亿元,而到2010年时,我国GDP规模骤增至39.79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这意味在10年时间里,我国GDP增幅高达301%!2000年底,上证指数收报2073点,而去年该指数收报2808点,期间涨幅仅为35.4%。如果按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测算,那么近10年我国GDP增幅高达333%,而股指涨幅则收窄至33.2%!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沪指虽曾脉冲式触摸6124点,但近4年半时间里基本在2700点附近打转。 中国经济亮丽的数据足可让股市汗颜。如果说近10年中国经济搭乘的是高铁,那么股市基本上是在坐老爷车;如果你是4年前上车的,那么很不幸,这台老爷车基本没动窝,不仅跑输物价指数(CPI),还跑不过银行利息——这期间,国内资产大幅飙升,一大批新贵借助上市身价倍增,坐在老爷车里的你,是否还能从容淡定?“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条欧美市场的股市箴言,在中国显然水土不服:宏观经济走出10年大牛市,而股市往往是“天无三日晴”!333%VS.33.2%,近10年中国股市与经济相差10倍,这足以表明——中国股市尚不能反映宏观经济,有时候还背道而驰。 在微观层面,估计也会让萨默斯一头雾水。在中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政策面世,总会有人先知先觉,等到真的出台时,市场往往视为“利好出尽是利空”。这也难怪,连GDP、CPI这类属于国家机密的数据,都能被国外机构连续精准“预测”,更不要说行业决策、券商借壳、整体上市之类信息,总能被“牛基”、“牛散”精准“捕获”,于是消息公布之日,就是潜伏者清仓走人之时。如果萨默斯想从A股市场来求解,必定会很纠结——明明是利好政策,股价为何不涨反跌呢? 中国资本市场已过弱冠之年,上市公司家数衔枚突进,股市总市值跃居全球三甲,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中国股市毕竟脱胎于计划经济,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知易行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股权文化尚在孕育之中。当然,中国股市与经济不匹配,还有体制、机制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因此,市场化终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发展路径是无法截弯取直的,这就注定我们从“新兴+转轨”走向成熟市场,依然需要补课、更加注重质的提升。 中国经济伤不起,中国股市同样伤不起。一个高效的市场必须是买卖双方平等博弈的市场,今年以来出现的大面积破发现象,就是代表买方的投资者
“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当前,应切实鼓励包括养老基金在内的长线资金入市,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归位尽职,坚决斩断不当利益集团伸向股市的黑手,持续高压严打内幕交易,尽快建立直接退市机制,让造假上市、失信公司尽快“裸退”。如此,方能恢复市场的本色,切实增加投资者的财产性收入,把A股市场建成真正的投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