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火热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遇到了一盆冷水!近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些基金销售人士对此颇为“幸灾乐祸”,银行理财产品一旦销售遇冷,异常艰难的新基金发行也许会迎来曙光。笔者不禁要说:“高兴?且慢!” 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步履维艰。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共计有108只新基金成立,募资总额达到1769.25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两个数据分别为64只和1110.52亿元。上半年开放式基金整体净赎回份额超过1500亿份,基金业整体资产管理规模缩水近1600亿元,仅为2.33万亿元,比起最高峰时的3.2万亿元已缩水27.18%。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一派火热。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仅为4000亿元,去年猛增至7.05万亿元,今年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达到8万亿元左右。 银行理财产品火爆,诚然有银行力推、部分客户经理使劲忽悠、不实收益率诱骗等因素,但抛开这一切不论,热销原因无他,弱市中银行理财产品具有确定性的预期收益率,这一收益率甚至还能跑赢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尽管大部分资产管理界人士认为6月份CPI将会见顶回落,但也有部分研究者更悲观一些。国信证券分析师熊明渊博士就认为,6月份CPI很有可能接近7%,7月份甚至会冲破7%。面对存续的负实际利率和疲软的A股市场,加上房地产投资空间被挤压,如果有一种理财产品能够给老百姓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收益率,哪怕收益率不那么高,都会受到老百姓的极大认同。 今年上半年投资基金让大部分投资者陷入亏损的境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股票方向基金中仅有46只获得正收益,标准股票基金平均亏损8.03%。单位净值的同期跌幅超过10%的数量达到122只,14只基金净值缩水幅度超过15%。对比之下,银行理财产品上半年如此火爆原因不说自明。很多时候,老百姓并不是基金等金融机构认为的那样非理性和急功近利,比如非得要追求暴利,只要有一种理财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稳定的正收益,哪怕收益比较低,老百姓也会投之以信任的目光,用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真金白银去购买。相反,如果有某一类理财产品,即便短期内能给老百姓带来很高的收益率,但如果长期以来业绩一般,而且波动性强,不能显示出专家理财的优势,对不住老百姓付给他们的管理费,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 公募基金之所以最近两年遭遇发展瓶颈,尽管新基金大幅增加,无奈资产管理规模不增反降,持有人不断赎回手中的基金,最根本原因在于公募基金整体上并没有给持有人带来满意的回报,尽管2006年、2007年公募基金给持有人带来了高收益,但2008年却让持有人很受伤,而且在2007年不少基金公司不负责任地通过持续营销拼命扩大资产管理规模,让很多彼时进去的基民至今仍然被套。从整个基金的业绩历史来看,公募基金靠天吃饭的特征仍然没有改变,业绩波动大成为基民的共识。 如今,银监会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火热的银行理财产品也许会冷一冷,一部分讲究利用效率的资金,没准会转向公募基金,这对于“凄凄惨惨戚戚”的公募基金销售,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也难怪听到这一消息,部分基金销售人士喜笑颜开。 问题是,如果公募基金还是不能为持有人带来长期稳定的正回报,持有人继续对公募基金没有信任感,也许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冷下去了,没准下一个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稳定回报的产品,如保险产品、甚至外资机构理财产品,又会成为投资者新宠。公募基金照样会面对投资者不给面子的尴尬境地。 面对银监会规范银行理财产品之举,基金没有资格和理由充当看客。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火爆,不妨看做是公募基金陷入困境的一大表征,如果公募基金不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还会遭到更多“银行理财产品”的狙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