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购买欧债的“双赢”之道
2011-06-30   作者:谢鹏 金旼旼  来源:新华网
 
【字号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刚刚结束对欧洲三国的访问。在欧债危机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温总理访欧备受关注。而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遭受债务危机重创的欧洲能否获得来自中国的支持。
  温总理在访问匈牙利期间表示,中国是欧洲主权债务市场的长期投资者,并将继续为欧元和欧元区提供支持。这被外界视为是中国力挺欧元的重要信号。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希腊等部分欧元区边缘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并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明显上升,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积极介入、施以援手,中国也加入到救援者队伍之中。
  作为国际金融市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自2009年底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就一直在增持欧洲债券。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中国通过先后购买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国债,对这些国家政府筹措外部资金、缓解偿债压力、改善财政指标起到积极作用。在本次访问匈牙利时,温总理又表示,中国愿购买一定数额的匈牙利国债。
  纵观中欧之间的经济合作,“双赢”一直都是主调。目前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关键,除希腊等国家需尽快拿出实质性的财政紧缩方案,国际投资者重拾对欧债的信心,从而使问题国家的国际融资重启也很重要。因此,在疲弱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的承诺和行动,对整固全球市场对欧债的信心起到重要提振作用。温总理在本次欧洲之行中,也再次谈到“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宝贵”。
  此外,数据显示,希腊一国在7月份就面临数十亿美元的债务需要偿还,而目前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部援助方案仍未确定。如此情势之下,来自中国的承诺和资金,对于急需外部助力的希腊等欧洲国家可谓“雪中送炭”。
  购买欧洲国债,也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对中国来说,欧洲是最大出口市场,去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4800亿美元。如果欧元区债务危机失控,造成整个欧洲金融市场动荡,进而波及实体经济,压制对外需求,则中国经济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增持欧债不会为短期因素所干扰。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等值于3万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二投资于美元资产。次贷危机后美国债台高筑,导致美元存在结构性贬值趋势。因此,对于中国而言,需要思考如何进行外储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从投资角度看,目前中国持有的欧债资产占比仍有限。按照机构估算,即便今年前四个月中国新增非美元外汇储备全部购买欧元资产,其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也仅为3%左右。因此,即便出现一些风险偏高的资产,仍符合中国外储管理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兼顾的基本原则。
  从更宏观的角度观察,中国增加对欧洲债券的投资,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中欧双边联系的层次,从传统的市场联系,进一步上升到资本联系。这有助于建立更强的相互沟通协调机制,使双方更加关切彼此的重大利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欧债问题推升美元 金价大幅下挫 2011-06-28
· 欧债危机无解 欧元或将崩盘 2011-06-22
· 欧债危机背后的美债踪影 2011-05-3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