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财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8日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命为新一任总裁。国际社会纷纷发出贺电,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办公室称,这是“法国的胜利”。这话说得直白也够干脆,但从道理上讲,却是“对”也“不对”。坦白地讲,拉加德并不是最佳人选,但在目前情况下,她的胜出却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对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来说,首先值得庆幸的是,“欧洲人担任IMF总裁”这一二战后确立的传统得以延续,说明欧洲在外交影响力和国际化人才储备上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其次,在目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久拖不决的情况下,IMF在化解危机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由一直参与希腊危机救助事宜的拉加德出任IMF总裁一职,无疑给整个欧元区吃了一颗“定心丸”。正如一些欧洲国家所言,让一个对欧洲国家情况比较了解的欧洲人来担任IMF总裁,大大有助于危机的化解。从此论之,似乎拉加德出任IMF总裁的确是法国乃至欧洲的胜利。
在这次被称为IMF历史上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选举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是输家吗?实事求是地讲,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这一次毕竟尚未准备好。对于IMF总裁这一职位,候选人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国际化经验和全球性声誉,甚至还要加上那么一点人格魅力和高超的外交技巧。由于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事务主要仍由发达国家主导,因此在人才储备上,它们也明显占优,这也是为什么拉加德很快得以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但通过这一次总裁竞选、拉票和博弈活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一种共识:IMF总裁必须选贤任能,国籍不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人选主掌IMF的任何障碍。也许下一次IMF总裁选举时,就能看到一个真正来自欧洲地区以外的强有力竞争者。
此外,这一次IMF总裁争夺战,也暴露了新兴市场国家内部存在的不团结问题。相对于欧洲国家迅速统一思想,全力推举拉加德,新兴市场国家并未提出自己的唯一候选人,最终参选的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明显缺乏广泛支持。未来,如果新兴市场国家真的希望在类似IMF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发挥更大作用,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显得尤为关键。
在拉加德未来的5年总裁任期内,她不仅要兑现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份额的改革承诺,还要推进挑选基金组织副总裁等高层管理人员的制度改革,让IMF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宏观经济管理、危机救助等方面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从而巩固该机构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正如拉加德在当选之后发表的声明所言,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其187个成员提供了良好服务,并在自身转型方面取得许多积极进展,她将继续服务于全体成员,同时推动这些进展将是她担任总裁后的最主要任务。
如果拉加德言出必行,那么这次遴选大战倒真是一个“多赢”结局,不仅是发达经济体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福气。但对此不能太过乐观,毕竟IMF改革只迈出了一小步,不仅由欧美把持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在论及全球经济失衡等问题时仍是发达国家的传声筒。作为落选者,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虽向拉加德表示祝贺和支持,但同时也善意地寄予希望,在推动自身治理改革时,应确保合法性、凝聚力,最终增强有效性。换句话说,让大家真正心服口服,还得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