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作了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审计加大了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这也标志着审计机关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近年来,审计机关越来越多发挥着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守门人”作用,维护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社会对审计的关注和期待与日俱增,审计工作肩负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这就要求审计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发挥查错纠弊的功能上。 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的肌体一样,必须有一个“免疫系统”来保护它的健康,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在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及时跟进、密切关注整个经济运行安全,包括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密切关注经济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时提出对策性建议,防范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以增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力”。 近期,审计机关组织了全国4万多名审计人员,按照“见账、见人、见物”的原则,对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所有涉及债务的近9万个政府部门和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对37.38万个项目、187.36万笔债务“逐笔、逐项”进行了审计。在摸清地方政府性债务底数的基础上,审计机关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债务产生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发挥作用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健全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的审计建议。 不难看出,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改变了以往简单罗列清单或个别反映问题的方式,更加注重从全局的高度和系统的角度,着力反映该领域的全貌和总体。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首次系统反映了中央预算各组成部分的执行情况,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债管理和公共财政预算执行等方面的情况均单独列示,编织成一个国家预算体系的完整“面”,加上报告中反映的2010年中央决算草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把握国家预算的管理情况。 审计工作进一步融入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大系统中,反映了审计工作的新进展,体现了审计监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在进一步加大,也体现了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和作用在进一步提高。要持续有效发挥其作用,除了审计部门自身努力外,包括被审计单位在内的社会各界也要更好地给予支持、配合,逐步形成良性互动,使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