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6月24日下发通知称,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国将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将以零关税进口。另据业内人士日前透露,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朝市场化方向完善,新的成品油定价权可能向三大油企下放,具体方案有望于年内出台;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证实,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在讨论中。 油价事关国计民生,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公众都会在第一时间奔走相告进口关税降了,这就意味着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业的成本会随之降低,而且,自4月7日国内成品油上调价格至今,纽约油价已从108.47美元跌至91.02美元,跌幅高达17.45%,国内高企的成品油价格下调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公众对此也翘首以盼。那么接下来价格会不会也相应下调呢? 不过,与上调油价的积极主动相比,我们在下调油价方面的消极与被动总是令人愕然。每次国际油价稍微上涨,国内各大油企便纷纷采取行动,通过“网络油军”等各种渠道散布涨价信息,为油价上调制造舆论氛围,最后水到渠成地达到涨价的目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油价下跌时,各大油企却似乎毫不知情,继续维持高企的油价,直到收到行政指令才极不情愿地下调价格。如此涨得快降得慢乱象,让三大石油巨头获利丰厚,而普通国民的腰包却在无奈中渐渐瘪下去。 在近期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国内成品油批发价平稳下跌的背景下,虽然有些外资和民营加油站已经开始促销,但与三大石油巨头相比,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毕竟太小了,有多少公众能从中获益呢?在垄断横行的国内成品油市场上,由于缺乏有效的公平竞争,自发的价格调整机制似乎已经失灵。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石油巨头有实力散布涨价言论,但由于公众在油价调整过程中缺乏博弈空间,也没有能力营造“一边倒”的降价舆论氛围,其下调油价的利益诉求往往沦为“沉没的声音”。 正因如此
,公众对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寄予厚望,希望油价形成机制会更加灵活,能够多顾及公众的切身利益,在更大程度上惠及民生。诚然,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研究制定必须审慎调研,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油价的下降或许也需要考虑许多不为公众所知的复杂因素,但面对国内国际油价巨大反差的现实,高企的国内油价是无法面对民生诉求,无法顺应市场趋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