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为了吸引到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还是解决现有的外来人口问题,北京的户籍改革都应该“逐步开闸、阶梯放水”。 近日,北京市政协建议推行积分落户政策,以科技贡献、专业技能、在京时间等指标为考核项,计算非京籍人才的“积分”,积分达标即可落户北京。 “积分落户”当然非治本之策,但相对于北京迟滞的户籍改革而言,仍有其现实价值。无论是为了吸引到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还是解决现有的外来人口问题,北京的户籍改革都应该“逐步开闸、阶梯放水”。 现在,广东和上海等地都已实行积分落户政策,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据报道,广东的积分落户政策施行一年多以来,已有10万多外来人员落户。 不过,虽然都是“积分落户”,如何计算分数,各地政策又有很大不同,这实际上直接决定着户籍改革的成败。 先看广东。广东的积分落户政策面对的是所有的外来人员,也就是说,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都可以按照这套体系进行测评。但广东的积分落户政策问题在于,学历和政府奖励等分值很高,而社保等要素的分值较低。尽管,对很多外来人员来说,“积分落户”仍然高不可攀,但毕竟也为最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设计了一个户籍的出口,其社会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再看上海。和广东相比,上海在居住证基础上实行的积分落户政策,更为保守。 上海规定,只要满足居住证持有达到7年、积分达到一定标准等条件,就可以有资格获得上海户籍。但该政策针对的对象不是所有的外来人员,而是满足居住证制度要求的外来“人才”。这实质上是在居住证制度这个门槛上,再设一道积分的门槛。另外,这个政策设置的很多条款,让落户上海比移民国外还难。比如,其对于个人投资或创业者要求,“最近连续三个纳税年度平均每年纳税额在100万元及以上,或连续3年平均每年聘用本市员工100人及以上”,而有的国家对投资移民的要求一般也就投资50万美元、解决10个人的就业问题。 即便如此,上海的落户政策从数量控制变成条件控制,也算是一种进步。首年上海满足落户条件的就达到3000余人。 中国几个大城市,似乎只剩下北京还止步不前,且不时传出“户籍收紧”的信息。此次,北京市政协提出“积分落户”的建议,又一次捅了户籍改革的这层“窗户纸”。因此,大家不禁要问,情况差不多的上海能“积分落户”,北京为何不能? 现在,北京面临的问题是,户籍改革不可能继续按兵不动,而是一定要推动下去。尽管,广东和上海等地的“积分落户”制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但是,有这项制度总比没有强。 希望北京市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政协的建议,并广泛征求民众意见,设计出符合北京实际的,同时也更合理的“积分落户”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