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相继报道称,受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攀升、人民币升值和银根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的中小企业纷纷缩量减产,经营日益困难,其形势甚至比2008年更为严峻。人们担心,如果情况持续下去,或会引发新一轮中小企业“倒闭潮”。 目前,官方还未对“倒闭潮”传言进行正面回应,但从一些企业的呼声和表现看,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已经来临。而正视倒闭潮传言和担忧背后的企业发展困境,也已是刻不容缓。 综合有关调查结果笔者发现,与国际金融危机时不同,今年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不是需求下挫,而是资金链吃紧。具体来说,就是在各项要素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利润持续摊薄,资金需求和缺口逐步加大,但融资渠道不畅,企业普遍陷入了“钱荒”。 事实上,融资难问题对于东莞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并不是个新鲜话题。虽然东莞一直有着“金融绿洲”的美誉,但其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体系并不完善,且与其他城市相比,东莞金融机构的产品单一和业务创新不足,并最终导致了东莞的金融服务与其企业特点乃至产业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东莞是一个以外向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其企业的用地和厂房大多是租赁而来的,缺乏金融机构放贷所一般要求的自有资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莞企融资难问题都没有大的突破。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面对中小企业日益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东莞的金融体制创新才终于实现了提速发展。其中包括,从政府层面出台“10亿元融资计划”,直接介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解困;此外,金融机构本身也不断丰富和壮大,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举措,以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抵押的政策和平台。与此同时,还通过机制和服务创新,专门开辟了面向外向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新渠道和新模式。 短短两年,东莞的金融生态真正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而在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的帮扶下,一些中小企业也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东莞还因此获得了省金融稳定奖。不过,就在“10亿元融资计划”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宣告结束的半年之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又再次显现出来。 基于此,目前各界纷纷在寻找化解企业经营困境的金融路径时,对东莞此前应对金融危机时的一些创新举措抱以热切的期待。诚然,笔者也认为,这一波以资金短缺为突出表现的企业经营困境,一定会给东莞金融体制创新带来新的思考,并有可能成为其再一次提升的现实动力,但笔者并不赞成那种简单呼吁恢复“10亿元融资计划”的声音。因为,从本质上说,通过政府直接主导金融服务创新的做法显然只是一时的应急举措,对于更广泛的中小企业主体来说,要真正从融资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需要的是金融机构结合市场、企业和产业实际,去理顺、完善和构建更合理的金融服务和机制,并最终实现全市层面的金融体制创新。 可喜的是,经过金融危机一役,东莞已经明确将自身定位为金融改革创新区,未来将在创新金融发展模式和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上投入更多的努力。现在这一轮严峻的企业经营困境,或许能给东莞金融体制创新提供更现实、更具体的情境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