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得涨价之风,就喊民生艰辛,似乎成了某些媒体的惯性。就地铁分时段涨价的提议,仔细想来,未尝不可。北京公共交通的问题,恰在于没有提供价格略高、乘坐环境略舒适的选择。作为城市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只能在高价的私家车和廉价的公共交通两种方式间选择。选择前者,则加剧道路拥堵;选择后者,则公共交通更加拥挤。因此,在保证低收入者廉价出行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的价格服务相匹配的公共交通服务,正是政府该思考的课题。
针对北京市将研究通过实施轨道交通“高峰平峰差别化收费”政策,引导乘客错峰出行的传闻,《新京报》发表社评称,大多数乘客的出行需求都是“刚性”的,他们必须赶在那个时间点上学、上班、办事……地铁高峰再挤,他们都得硬着头皮上,高峰票价即使上涨,还照样得忍痛扛着。因此,“高峰平峰差别化收费”难以实现错峰的初衷,惟一的结果,只是市民、尤其是广大的上班族交通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