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银行信贷市场确实存在着对大企业、垄断企业信贷供给比较充分、而且利率还比较优惠的“垒大户”现象;而中小企业融资却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无论是流动性短缺时期还是流动性过剩时期,中小企业始终感到融资难。 社会上对银行“服务不到位”的责怪之声不绝于耳。但笔者认为,信贷市场“旱涝不均”现象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一定有其内在原因。所以,不能一味责怪银行,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其经营原则就是追求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此,银行就必然嫌贫爱富。这里的贫和富不单单是指贫穷落后和富有发达,更重要的是指诚实守信的程度。基于此,我们认为造成银行信贷“垒大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年初信贷投放量大,为抢占市场份额希望快速放款,首先会选择大项目。为抑制通胀,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各家银行必须尽早把钱大量放出去才能维持赢利水平,各级政府的大项目以及大企业的项目自然受到青睐。二是政府近年来财政实力增强,连续多年以每年10%~20%增长。在此情况下把钱贷给政府和大企业,在政治上没有风险,经营风险也要小得多。三是央企以及国有垄断企业具有更大吸引力,这一优势主要取决于国有企业背后的政府信用支撑。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缺乏积极性。首先,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规模小、能作为贷款抵押的资产少,同时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找到规模较大的企业为其担保。其次,部分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高负债经营、效益差,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也不敢支持。再次,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在贷款行为中,银行作为贷款人,只能通过财务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的部分相关状况。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自己的优点,缩小甚至掩盖自己的缺点,其披露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相对较差。另外,中小企业贷款没有规模效应,影响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不会将中小企业作为首选对象,只有在国家强制或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向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时,才会选择中小企业。 由此可见,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钱荒”,其背后折射出银行信贷机制的某些顽疾,但从上述分析看,也不能不认为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尽管近些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但银行“垒大户”的观念仍根深蒂固。那么,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当下还需要付出许多艰苦的努力。 就中小企业而言,要制定质量工作目标和不断改进的措施。同时,中小企业应从多角度出发,增强企业自身资金积累,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率。更重要的是,应建立以成本效益为中心,以规模控制和风险防范为准则,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财务理论应用为基础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透明度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就地方政府而言,应积极帮助企业提高内在素质。一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指导、协调和服务,帮助其驾驭市场,杜绝和减少发展的盲目性和无序化;二是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三是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管理、查询系统,并建立相应的褒贬抑扬机制,形成讲诚信、重信用的市场环境。 就银行而言,建立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商业银行尤其是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等小金融机构应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信贷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注重“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经营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合理、灵活而高效的服务体系。同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能简单停留在纯粹的资金关系上,还可以凭借其在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财务管理咨询等中间业务,帮助其解决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建立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 就管理制度而言,应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更好指导和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问题,各地应积极按照《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办事,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还要注重支持市场开拓能力强、有自主品牌、有专利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以及产品质量好、节能环保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需求,优先为有产品、有市场、有信用、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提供便捷快速贷款担保服务;而对工艺落后、安全生产隐患大、产品质量差、环保不达标的企业,绝不能提供担保。 就市场而言,应加速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相对于银行信贷,债券市场具有融资成本低、产业导向强以及市场风险低等优势;相对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具有融资规模大、发展空间高、适用企业广泛等优势。因此,需要着力破除阻碍市场发展的各类制约因素,努力创造市场稳健运行、规模快速扩容、结构明显优化的中小企业债券市场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