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正有序推进,不过,各界人士担心再次步此前银行体系市场化改革的后尘,踏上靠发行基础货币以隐性通胀剥夺民财、为银行和国企坏账埋单之路,结果是国企和银行依靠垄断定价权获得发展,造成当前社会财富的严重分化。 地方政府债务处理不可能走银行的老路,而对于建立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并进一步明确“谁负债、谁埋单、谁承担风险”,以投资效率约束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以信用评级重构未来市场化的地方债务体制的设想,最终还是要依赖于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只有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完善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与发展,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与经营水平的大幅提升,才能为地方融资平台这一类债务机构实现市场化的运行。 可以看到,虽然目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存在着不同数据,但是从监管机构的数据来看,10万亿是很接近实际的数字,不过这并不代表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会难以解决。事实上,从时间上来看,当前的债务大部分都是金融危机后增加的,到期的还贷压力目前不大,而且真正的风险资金并不算太多。关键是如何让这些债务走上市场化的道路,银监会在2010年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时候,通过“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并制定和实施“分解数据、四方对账、分析定性、汇总报表、统一会谈、补正检查”的工作步骤,目前拥有完整的数据,以此数据为基础,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项目得到了梳理,资产与负债较为清晰,因此这是为以后明确的资产债务明细做出准备。 一方面,银监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彻底的摸底,建立相应的资产负债明细,另一方面,央行也从金融改革方面解决好地方政府金融发展的问题,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 诚然,自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地方政府在4万亿巨额投资计划的推动下,地方金融应运而生,迅速实现扩张,地方金融力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但是,一个问题也同时伴随而来,就是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势力崛起相伴随的,是地方金融办的积极扩权。2010年3月,全国首家以“局”冠名的省级政府金融管理服务机构——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挂牌,由金融办升格为金融局,并下设10个处室,分管不同金融领域,从部门设计看,足见其雄心。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机构往往都是地方政府出资的,因此其经营等方面往往受到政府的干扰,有些变相成为地方政府投资的融资平台,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会会担心的原因。因此,对于中国金融业改革而言,在市场准入方面,我们要重视的不是美国“大而不能倒”的问题,恰恰是“小而不能倒”的问题。要让大量的民间资本找到适合于市场发展的基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这些都需要当前的金融改革有所作为,进一步放开金融业的市场准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大型商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机制。在利率市场化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要提高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使其最终通过服务等其他方式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而不是靠现在的利率差价来获得收益。 总而言之,就当前而言,地方政府债务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赖于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化,只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有了一个强大的内生增长基础,才能为其提供一个有力的市场化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