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低价制造品一度抑制全球通胀,造就了2008年之前五年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年代,而现在,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纽约时报》最近刊文报道,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在华的外贸公司压力沉重,正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寻找其他低薪洼地。这两年中国制造业成本大涨,仅人工成本一项,按照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去年最低工资增长22.8%,今年一季度增长20.6%,未来数年还将继续上涨。
中国的低价制造品一度抑制全球通胀,造就了2008年之前五年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年代,而现在,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今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表示,美国经常性贸易赤字并非人民币问题,中国出口产品给美国带来了很多好处,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由于中国产品价格较低,帮助了美国控制通胀。今年5月,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咨询师赛金(Hal
Sirkin)说,美国国内通胀被大幅抑制,因为美国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地方,而成本只有国内的20%或30%,但数年来成本大幅降低的情况已经结束了。
美国居民消费品消费中7.5%由进口的中国物品构成。虽然中国制造价格上升不会直接影响美国的CPI指数,据中方统计口径,2010年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当年外贸总额的12.96%,对美进出口额分别占中国进口总额的7.32%和出口总额的17.95%,这一份额相当于美国个人消费总支出的3%不到。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有五类产品份额占美国进口份额的60%,中国制造成本上升,意味着全球发展中国家制造成本也将同步上升,去年孟加拉最低工资增加87%,并且这些地区面临着产业链不完整、生产效率低下的困境。由于薪酬没有增长,美国物价上升反过来抑制了消费需求,美国统计部门只能用核心通胀指标自欺欺人。
毋庸置疑,中国工人工资水平影响全球经济,人为制造的低通胀时代终结,全球产业链将发生分化,而西方国家不得不寻找其他低价生产基地——上世纪50年代是日本,70年代是中国台湾,90年代后是中国大陆,现在轮到了谁?从体量上说,只有印度与印尼有可能。
中国工人工资水平上涨对中国经济是好是坏,尚未明朗。
工人工资普遍上涨有可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乐观的原因是生产效率提高,分配体制更加公平,工资上升预示着国内消费能力的提升,我们理该为此额手称庆。另一个原因让人悲观,在通胀压力下,工人工资被迫上升,上升的速度无法赶上货币的贬值步伐,结局将变得非常悲惨。
正在经历艰难转型的中国制造企业,面对成本上升、环境污染以及产品定价难题,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企业挣扎求生,货币政策与通胀压力给了他们当头棒喝。对承担成本的群体我们除了要有悲悯之心外,还需要求证,让这些企业付出成本是否真的能够倒逼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这些企业与民间资金有哪些康庄大道可走?
中国工人工资增加折射出全球经济的深刻变化,美国的出口战略、高额负债,与中国国内的消费,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通胀,则是挥之不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