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对中国基金网中的基金净值进行了统计,其结果让笔者感到非常震惊、心情沉重。基金业发展这么多年来,经常性听到、看到基金数增加,但其业绩却在大幅度下降,而其中四毛、五毛净值的基金,更是加大了笔者对基金机构风险加大的认识。一方面是基金持有人亏损,另一方面是管理费保持增长,高管收入增长,而随着净值的不断下行,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日趋明显,社会对基金的看法正在发生转变。 从中国基金业发展历史来看,不能否认其对于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积极作用,但从中国基金业运作模式与体制来看,必须注意到其风险在累积。2005年、2008年两次政策性救市,使得部分基金净值回升,政策性收益明显,随后,我们看到,在基金家数增加的背景下,基金业绩却出现大幅下滑。公开信息显示,2007年底,中国59家基金公司的基金总份额达到了2.234亿份,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近3万亿元。此后,公募基金行业就开始了原地踏步;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基金公司增加到63家,管理的基金总份额为2.29万亿份,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2.44万亿元。在长达3年多时间里,中国基金行业无论是总资产规模还是总份额,基本都没有增长,甚至下降。而与此同时,基金业高管、基金经理等收入疯狂上涨,从去年年报来看,在股票型基金总体亏损的背景下,整个基金业收取的管理费高达302亿元。 根据截至2011年6月2日的统计,不考虑QDII基金以及刚成立不久还未建仓完毕的新基金,5月份偏股型基金业绩全线告亏。今年以来,标准股票基金的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0.79%,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仅2.3%。其中5月份对负收益的“贡献”最为显著,当月偏股型基金整体下挫8%。笔者通过初步测算发现,目前虽然基金产品仍在发行,但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总规模应出现了不小的下跌,有回到5年前水平的趋势。基金中长期亏损与持有人利益受伤害、高管收入增加与管理费大幅提高,都显示基金业的风险不容忽视,其内在矛盾已累积日甚。 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现象,更能反映基金公司运营的风险。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发现,从去年12月至今年5月底,益民基金祖煜、天治基金刘珀宏、华富基金谢庆阳、天弘基金胡敏、民生加银张嘉宾、金元比联易强、万家基金李振伟、长盛基金陈礼华、国海富兰克林金哲非和申万菱信毛剑鸣都从公司的总经理职位上相继离职。此外,还有多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发生变动。 从基金公司高管构成来看,近年来利益任职现象非常明显,由于中国基金行业特有的体制原因,不少基金公司、券商的负责人是从上级部门空降下来的,他们对业务不熟,投资方向上也缺乏全局性的把握,客观上对基金行业的发展不利。这也造成了监管部门在执法时往往投鼠忌器,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同时,券商系基金的增多,也加大了利益输送、利益保护等违规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而使得风险日益累积。国内公募基金目前已经达到65家,从其成分构成来看,其中“券商系”基金公司增加至42家,占比达到64.61%,这一比例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研究发现,在以往的“券商系”基金运作过程中,存在并非个别案例的利益输送行为,比如IPO询价互相捧场、研究报告掩护内幕交易、基金与参股券商联手分仓炒作、券商研究员对于本系基金持有的股票往往多美言少批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少数人因此牟利的同时,广大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却因此受到伤害。 综上所述,基金业的运营风险日益凸显,对此,投资人需要提高警惕,监管者要加强监管,基金业要强化自律,惟有多管齐下,才能让基金业消弭高风险,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