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恩辞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后,围绕新任总裁展开的竞争日渐激烈。热门人选之一,法国财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正在积极奔走新兴市场国家寻求支持。在此行的第一站巴西,拉加德即表示IMF应属于所有成员。而巴西财长曼特加则强调,新兴市场国家在该机构决策中拥有更大发言权,是巴西政府支持新总裁的条件之一。其实,拉加德宣布参选前,IMF中来自金砖国家的执行董事就发表联合声明,呼吁IMF摒弃总裁必须来自欧洲地区的陈规,同时让适当比例的新兴市场国家代表进入管理层。 改革IMF的呼声由来已久。新兴市场国家旨在提高话语权的主张,反映了世界经济版图的时代变迁。1990年,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占31%,到2010年时已经上升为48%。按照IMF的预测,不出两年由这类指标数据反映的世界经济格局就将发生历史性的反转。而且,自2003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年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领先发达国家4个百分点以上。与前者不断增加的贸易盈余相比,发达国家逐渐增加的却是贸易赤字。这表明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和动力在向后起之秀倾斜。然而,IMF在决策权分配的变革方面一直鲜有建树,体现着一种美欧发达国家主导的秩序,作风日益老迈,无法满足新兴力量的经济诉求。 IMF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给受援国家开出的处方至今仍饱受诟病。当时IMF的救援方案全力优先保障境外债权人利益。10年后,在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IMF却表现出相当的矜持,前后形成鲜明对照。过去几年间,IMF对美欧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危险也浑然不觉。显然,这些做法不利于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尽管经过2008年的基金份额与投票权改革,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有了进一步提升,但这些变化依然无法撼动美国和欧洲各自在重大决策问题上的否决权,发达国家的投票权仍然超过半数。 IMF的弊端并不能构成实质性的阻碍,只会促生新的沟通渠道。对任何国际经济组织来说,重视新兴力量的参与至关重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个新的变化就是沟通渠道的丰富。七国集团讨论国际贸易、国际货币体系等经济治理话题的功能已经被二十国集团取代,而金砖国家的沟通平台也在逐步完善。如果不能在权责分配中充分体现多元化要求,IMF在国际沟通和协调中的平台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 现在或许到了需要切实改革IMF治理结构的重要时间窗口。总裁职务的选举及代表性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如今,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已经不乏能够胜任总裁职务的人选,只是在平衡利益方面缺乏历史经验的证明。最终的结果依然扑朔迷离,但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譬如,进一步探索和建设可靠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维护国内的货币与经济稳定,在国际组织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