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不减 货币政策就无所谓超调
2011-06-03   作者:阎岳  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货币政策是否超调的争论不绝于耳。股市对此尤为敏感。
  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其实是对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认识不同造成的。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只要通胀压力不减,货币政策其实就无所谓超调。
  从去年以来,央行官员就货币政策的目标做出过多次阐释,并一再强调“不同阶段中央银行关注的重点应有所转变”,即在“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中实现转变。
  现在的情况是,CPI已经连续两个月运行在5%以上,且当前的物价形势并不乐观。在这样一个阶段里多个目标就无法同时实现,现在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抑制通货膨胀。这与国际上大多数央行采取的目标是一致的。
  那么,抑制通胀能够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呢?除了相关部门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外,另外比较有效的就是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即从货币供应量上入手进行调控。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强调,现在的中央银行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观察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比央行的政策工具更重要,尤其需要注意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因为央行不太可能对最终目标产生影响,而真正能够影响的是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而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无外乎公开市场、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甚者就是动用汇率手段。这些都可成为消除物价上涨货币条件的措施。
  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是相互补充的工具。
  今年以来,央行共5次(每月1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公开市场上,除3月份央行实现月度净回笼外,其余4个月都为资金净投放。
  央行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所以,现阶段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往往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加强的工具。准备金率的上调往往伴随着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投放资金。
  而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是为对冲外汇占款的目的来看,未来只要外汇占款仍居高不下,其上调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只不过在目前21%的高位上,各方希望准备金率上调的频度和力度有所缓和。
  此外,5月12日重启的3年期央票发行具有一定的政策信号作用,说明货币政策基调仍未发生根本改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就认为,3年期央票发行时间的选择,体现出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相机抉择的特点,货币政策会根据短期流动性状况和市场资金紧张程度有所调整,但政策整体仍然行走在回归稳健并趋于紧缩的轨道上。
  加息是应对通胀的最有效方法,未来或许会成为央行主要采用的措施。
  央行行长周小川6月1次就在此强调,要用好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具有逆周期调节效果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今年2月和4月各加息一次,且时间都在当月上旬。因此,市场将6月作为加息窗口是有依据的。
  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将按照主动、可控和渐进的原则展开并逐步增强弹性,不存在短期内大幅升值的可能。
  从最近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频度和力度看,体现出了决策层对稳增长和抑通胀间轻重缓急的判断。由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并非是趋势性的下滑,所以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抑制通胀。而在货币供应量调控的过程中,A股市场也在孕育爆发的力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吴晓灵:误读美联储量化宽松导致通胀严重预期 2011-06-02
· 通胀又添新变量非组合拳难有效治理 2011-06-02
· 非居民电价上调将间接性助推通胀 2011-06-01
· 欧元区5月份通胀率意外下降 2011-06-0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