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中国作为对外资产大国的特点日益突出。对外金融资产从2004年末的9299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末的41260亿美元,增长344%,年均增长28.2%;对外金融净资产从2928亿美元上升到17907亿美元,增长512%,年均增长35.2%。特别是我们的官方储备资产,2010年末达29142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2010年末为28473亿美元,今年3月末已达30446.74亿美元。规模如此巨大,使得中国对外资产结构优化和管理问题备受考验。
近年来,降低官方储备资产占比一直被视为中国优化对外资产结构的头号重心,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年年末官方储备资产占对外资产比重仍然高达71%,这种结构并不理想。但客观经济规律又决定了不应也不可能期望迅速降低官方储备资产占比。无论如何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前提是国家必须保证足够规模的外汇储备,否则中国会面临国际收支危机冲击的风险。
同时,近年中国对外资产结构中民间资产比重提高不显著,关键因素是普遍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都愿意更多地持有人民币而不是外币,将外币兑成人民币似乎成了最好的外币理财方法。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扭转,希望通过进一步强调增加民间对外资产而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只能是徒劳,反而会给心怀不轨者创造更多的机会。考虑到中国与其它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时刻面临资本外逃冲击,考虑到中国早就是世界公认的资本外逃大国,务必时刻保持清醒。而且,提高外汇储备管理收益率是全社会对外汇管理部门的一致期望,而外汇储备管理收益率提高必然意味着储备资产增长较快、官方储备占比下降缓慢。
数年来,政策当局已经为降低官方储备增速、增加民间对外资产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付诸实施,从便利企业居民在经常项目下的兑换外币,到大规模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到提高居民出境携带本外币现金上限,到准许境内企业、银行向境外企业提供担保和贷款,莫不如是,这些措施也确实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到2010年末,国际投资头寸表上的对外直接投资已达3108亿美元,占对外金融资产的7%。在这种情况下,不应继续刻意强调增加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居民持有外汇资产,因为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可能会大大提高我们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官方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则相对提高。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资源开发行业,在发达国家则面临重重壁垒而难以指望迅猛增长。而近年新兴市场总体上较好的经济形势已经造就了更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问题,其宏观经济逆转的风险正在日复一日快速积累,地缘政治风险更在西亚北非动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长达9年的初级产品牛市终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比之下,今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走势总体好于去年,经济复苏使得我们以发达国家公债为主的储备资产安全性相对提高。在微观层次上,经过连续几年的对外直接投资狂飙突进,许多中国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已经显著恶化,需要放慢乃至暂停扩张,静下心来经营其海外资产走上正轨,而不是继续激进扩张,以免重蹈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韩国财阀纷纷倒下之覆辙。对外资产结构的转变既然已经全面启动,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就不是是否应该实施这种转变,而是如何才能平稳完成这种转变,保证副作用最小化。
在《2010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上,中国的贸易信贷资产达到了2261亿美元,比2009年末的1646亿美元增长37.4%,增幅大于同年对外贸易增幅(34.7%)2.7个百分点。贸易信贷资产代表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及进口商的进口预付款,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贸易信贷资产增长多半源于出口应收款增长。这样大幅度的出口应收款增长潜藏着出口货款拖欠显著增多的风险;考虑到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波动,特别是某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逆转风险上升,中国出口商对此种风险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