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自宣布竞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任总裁起,便在选战中一路领跑。不过新兴经济体对欧洲人领导IMF的“陈规”表示不满,多国均对总裁职位提出诉求。近期拉加德紧锣密鼓的新兴经济体拉票之旅意图明显,她并不希望仅凭欧美势力“强行”坐上IMF总裁之位,而是希望她的当选能够“服众”,进而树立IMF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绝对权威。 上周末G8峰会后,法国外长朱佩宣称:“G8领导人、欧盟主席和欧洲理事会主席都一致支持拉加德竞选IMF总裁。”握有IMF一票否决权的美国虽仍未表明官方立场,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已直言其对拉加德的欣赏,“就个人而言,我强烈支持合格的女性有机会领导国际机构,她(拉加德)当然够资格。我认识她,钦佩她。” 此前,金砖国家则针锋相对地发布联合声明称,小部分国家磋商确定总裁人选将削弱IMF的权威性,并呼吁摒弃IMF总裁来自欧洲的陈规。 不过,欧洲拥有IMF32%的投票权,美国的投票权为16.7%。此外,G8成员国在IMF中的总投票权为42%。如将G8以外欧盟国家的投票权与G8投票权相加,拉加德将稳获超50%的选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整体拥有IMF44.7%的投票权。这意味着,即使新兴经济体联合推举一位候选人可能也无济于事。 然而,拉加德并不能因此而“稳坐钓鱼台”。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不断上升,对全球增长的贡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的能力也在上升。作为一个国际性的金融组织,IMF获得这些国家的支持至关重要。 仅依靠欧美力量“上位”显然不是拉加德想要的结果。在宣布竞选后她便迅速展开旋风式的新兴经济体拉票之旅,希望尽量淡化其代表的“欧洲色彩”,谋求欧洲以外更多国家的支持。5月30日,拉加德出访巴西;下一站是中国和印度;随后她将访问非洲国家,她还有意访问中东。 拉加德宣布竞选后,对涉及新兴经济体的话题表态颇多,“投新兴经济体所好”之意不言而喻。拉加德表示,IMF现在确实存在实施改革的需求,并已经开始在职能、结构和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以充分地反映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更好地反映IMF新兴经济体成员国的经济地位。拉加德30日在巴西承诺,假如当选IMF总裁,她将努力为新兴经济体在IMF谋求更大话语权。 拉加德上述言辞表明,她正努力撇清笼罩在自己身上“欧洲代言人”的阴影。IMF负责国际资本流向的监督和协调,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一样,是二战后国际经济治理的核心机构。金融危机爆发后,IMF在世界经济协调中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落实二十国集团(G20)共识的重要枢纽之一,已化身“世界金融中心”。假如这一机构的最高领导人不能获得新兴经济体的广泛支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IMF中恐将形成对峙局面,将削弱IMF在全球金融界的权威地位。 不过,尽管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但在IMF主要管理的金融领域仍与发达经济体具有较大差距。此外,新兴经济体间的合作缺乏默契,难以如欧盟成员国般迅速形成政策合力,推举出统一候选人。由此看来,新兴经济体对欧洲在IMF中的传统权威发出挑战,虽迈出了推动国际机构改革的重要一步,但恐怕仍不足以撼动一些陈规。通过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改革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而将是漫长的博弈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