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光环退去是好事
2011-05-31   作者:蒋娅娅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曾经自诩为高成长的创业板正逐渐沦为股民的‘绞肉机’。 ”近日,有媒体给予创业板这样的评价。而在某股吧里,也不乏网友抱怨:“创业板就是一个陷阱,圈钱者结束了‘圈钱游戏’,就将所谓的价值回归交给下跌的市场。 ”
  这样的评价和抱怨,并非没有理由。数据为证:截至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了218家,上述21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则在44.72倍,这相对此前80倍到90倍的市盈率而言,已经“腰斩”。 218家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市值达到9200多亿元,目前却只有7000亿元左右,其中半数以上公司都已跌破发行价,超过2/3的公司股价已低于上市首日开盘价。
  与估值下滑、市值缩水相对应,2010年年报统计显示,创业板209家公司中32家业绩下滑,比例超过15%。一季报创业板公司业绩恶化加剧,209家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有47家,其中有9家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今年上市的56家创业板公司中,就有12家一季报净利下滑。与此同时,股东和高管纷纷离场,就在5月就有19家创业板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了49笔减持,共减持2406.94万股,市值达到4.09亿元。
  曾经头顶光环、备受追捧的创业板,如今已物是人非。但笔者以为,创业板光环退去未必是坏事。随着市场炒作降温,业绩粉饰被抹去,高成长神话破灭,创业板开始价值回归路。而伴随创业板的价值回归,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如新股发行保荐制度备受质疑。目前新股发行价格越高,融资额就越大,保荐机构拿到的保荐费用就越多。在这样一种利益驱使下,上市公司实际上很容易成为各个利益体进行联合操纵的对象。在创业板企业上市过程中,就不乏一些券商和上市公司在财务上合谋“制造高成长”,同时为获得新股中签,询价阶段盲目报价,并在企业上市后大肆吹嘘,然后高位套现的机构也不在少数。又如,创业板市场定位也受质疑。理论上,创业板企业应属高新技术产业,或是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拥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和高成长性。但现实中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还是传统型企业,只是被推上了创业板而已,高成长性难以为继。再者,在遭遇业绩频频“变脸”,高管不负责任纷纷离场后,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推出也更加迫切。
  创业板价值回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股民是痛苦的。但笔者以为,价值回归之后,呈现给市场的必然是一个更加真实的创业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