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公司的 “哭穷戏”还能唱多久
2011-05-30   作者:凌之敏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经济参考报》近日对18家上市水务公司年报进行统计,发现2010年上市水务公司全部实现盈利,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58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78%,平均销售毛利率40.02%。近四五年来,上市水务公司的每股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都呈快速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各地“逢听必涨”的水价调整听证会密集召开,水务公司纷纷“哭穷”,政府主管部门给出的上调水价的理由也如出一辙——供水调水成本或污水处理成本过高,水企亏损。
  上市水务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材料,证实水务企业绝大多数都赚得盆满钵满,有些水企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竟然超过400%,堪称典型的暴利。水务公司一边赚取了高额利润,数钱数到手发软,一边却在水价调整听证会上大哭其“穷”,为上调水价大造声势。一个富得流油,一个穷得揭不开锅,同一家水务企业,却有着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一定隐藏着耐人寻味的玄机与真相。
  说起来还得感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正是在这项制度的约束下,上市水务公司必须定期发布年报,公开披露企业经营及收益的有关信息。不排除一些水企也能在年报中做手脚,但年报总算是一个反映企业经营及收益实际情况的账本,即便是那些做了手脚的年报,客观上也让专业人士有了调查的线索和研究的依据,可以由此探寻企业经营及收益的真相。水务公司的年报是一个账本,他们拿到水价听证会上去“哭穷”的是另一个账本,前者比较接近水企的真实财务状况(如果年报严重造假,水务公司须承担法律责任,严重者须承担刑事责任),后者则基本上是一本“假账”。两相对比,不但暴露了一些水务企业做手脚、做“假账”的秘密,而且也凸显了当前水务企业管理运营的诸多弊端,昭示了今后水价政策调整和改革的方向。
  有关研究显示,一些水务公司做手脚、做“假账”的主要形式,是把多方面的成本统统转嫁到水价上。如通过财务手段加大管网折旧费率,将财务成本、管网漏损等归为水价成本,或使用非正常的加速折旧等方式故意将成本“做”大,将资金转移至资本公积,变为自有资金使用,使账面显示为低利润或亏损,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提高职工福利,加大成本,转移收益,使相当大一部分资金游离于成本监管之外。经过如此这般精心处理,水务公司想不“亏损”都难。
  此外,即便在拿得上台面的水价构成中,也存在着“公益转化为利润”的通道。水务公司要求上调水价的一个最大的理由,就是污水处理成本太高,污水处理费不涨不行,而且说什么污水处理费要上缴地方财政,水务公司只是代收,并未从中受惠。然而实际情况是,污水处理费上缴地方财政后,大部分又由地方政府以“服务费”的名义返还给水务公司,成为水务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相较之下,真正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能成为上调水价的最正当理由的是水资源费,由于全部进入地方财政,不能成为水务公司的利润来源,因为,在水务公司列出的水价构成中,水资源费只占较小的比例,水务公司很少拿它作为涨价的理由。
  洞悉了一些水务公司做手脚、做“假账”的秘密,再看到他们在水价听证会上以“哭穷”要挟涨价,反对涨价者就能针锋相对地予以揭露和驳斥。这里最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义愤,也不是笼统的直觉,而是具有专业水准的调查研究。当水务公司在听证会上拿出一个“穷得揭不开锅”的账本,专业人士就要借用另一个“富得流油”的账本(年报),同时拿出独立的财务分析报告,从正反两方面揭示水务公司经营及收益的真实状况,以证明水务公司提出的涨价理由不能成立。
  水务公司成本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公众参与水务管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监督水价成本的能力越来越强,水务事业打破垄断、回归公益的改革力度也将越来越大,水务公司一边大赚钞票一边放声“哭穷”的好戏,到底还能唱多久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