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超市买听装可乐,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奥妙”:价格不变,原350毫升的容量,悄然变成了330毫升。查阅企业公告,怎么也找不到。看看新闻,才发现可乐“变相涨价”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笔者纳闷,如果是企业正常的市场行为,又为啥要暗渡陈仓,而不实话实说? 南方日报日前报道说,可口可乐公司解释,新包装的推出是基于综合因素考虑,并不是单纯的成本问题,还考虑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低碳理念,然后加上成本原因;百事方面也宣称,这一举措与消费者单次饮用量越来越小的趋势有关。在此之前,被指“变相涨价”的康师傅其表态也与“可乐们”大同小异。不管怎么说,这些商品的单价上涨了。 “涨价”一词在通胀压力之下相当敏感,生产企业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此前国家某部门约见了诸如宝洁、联合利华等企业,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约束部分企业的涨价行为,从而缓解通胀压力。今年以来,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国家主要部门的动作,传递的是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能不涨价就尽量不要涨,以维持物价基本稳定,缓解通胀压力。 可以想见被约谈企业的心态,压力巨大。可面临成本的压力,销售价格提不上去,怎么办呢?明着涨不行么,那就暗着来呗。何况,现在百姓对快速消费品价格变动也越来越敏感。企业一旦公开调价,很可能就会被扣上涨价的帽子。 其实,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波动很正常。成本上升或者供不应求,价格肯定就要上扬,这点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如果涨价合理合规,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企业毕竟是要逐利的,如果“强制性”要求企业不涨价,结果只会违背市场规律,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长此以往,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会扭曲。 应当充分肯定,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中央施以行政手段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严格控制企业以成本上升为借口谋取不合理的超额利润,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但也要看到,行政干预也可能产生副作用,市场经济不仅要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还要让企业
“说实话”“干实事”,否则就会使正常的东西也异化起来。所以,“行政之手”与“市场之手”怎么施力,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