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请立法
2011-05-25   作者:周子勋  来源:国际金融报
 
【字号
  最近,保障房建设方面曝出的两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国有企事业等部门福利分房、单位集资建房以及各种违规套保骗保行为的曝光;二是在国务院国资委的认可下,央企大规模参建保障房,并以保障房建设为基础,捆绑商业项目套取信贷。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问题中,央企都是一个重要的利益关键点,因此,在保障房建设大力推进的形势下,如何保证保障房的保障,制度规范是一个最大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各地保障房政策乱象的局面下,加快出台住房保障法已成当务之急。
  2011年,中央将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这是“十二五”期间重要的民生计划之一。为了缓解保障房建设资金等压力,5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发通知要求央企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指出“要抓住各地在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融资、税费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的机会,将保障性住房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显然,这个指示给了央企不小的空间,首先,在当前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贷款受限,但是对保障房建设却网开一面,为这些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使得央企可以滚动开发其他商业项目。不仅使得其房地产业务做大,还可以绕过去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退房令。其次,由于几乎所有的央企、国企都坐拥大量的廉价工业、仓储以及科研用地等土地资源,因此在棚户改造、旧改、拆迁安置、单位自建房等各类住房都被纳入到保障房范畴后,可能带来新一轮资源分配与调整机遇。
  一旦这些廉价的自有土地借保障房之名“盘活”成住宅用地,即使最后只有1/10变成商业住宅用地,其效应也不可估量。
  由于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胶着局面,不少房企资金不足,面临退出,而一些大型的私人开发商同样对旧改、棚改项目上先期投入大量资金难以应付,因此陷入困境。相反,央企由于拥有银行的信贷支持,在这方面具有着明显优势,借用保障房的概念来包装、立项,获得优惠政策支持,将棚改、旧改项目完成商业开发,从而获得商业利益。因此当前对央企建设保障房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将给整个市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上,土地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在中央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压力下,地方政府一方面面临着财政配套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土地价格的下降带来的财政收入减少的压力。这两个因素恰恰是央企能够给地方政府提供的,因此地方政府在土地方面必然会给予补偿。据不具名的央企业内人士透露,在央企与地方政府签订的很多框架性合作协议中,都有类似将保障房与其他商业项目变相“绑定”的条款,或作为招商引资项目给予优惠已是业内通行的“潜规则”。而且地方政府更愿意与央企、国企合作,因为如此一来,即使低价转让土地被公开,地方官员也不会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但是,在缺乏统一的保障房法律规范下,地方政府的权力腐败也随之大量出现,尤其是在保障房的招投标等开发建设流程中的问题明显。在5月17日召开的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查办案件新闻发布会上,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通报了20起被查处的典型案件。引人关注的是,在20起案件中,有多起涉及保障房建设。保障房建设领域中的腐败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
  当然,各地政府积极鼓励保障房建设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对保障房如何分配等都缺乏具体明确的操作依据,而且对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保障房的资金筹措渠道、保障房类别、分配方式等实操程序进行明确。这就直接导致了央企、国企以及事业单位违规建房分房,套保、骗保等行为,如果企事业单位用企业、行政资金建保障房,再以便宜价格卖给单位职工,实质上就是福利分房;或者企事业单位以“团购”等方式变相集资建房,这些都背离了“保障房”的初衷。可以看到,继湖南衡山县电力局、安徽电力等企业被曝出集资建别墅群后,人行苏州支行一个集资别墅项目近日也陷入舆论漩涡:该支行集资建的别墅,有员工嫌其“位置偏僻”而转售他人。几乎同时,新华社也曝出福建龙岩市经济适用房被某些公职人员“团购”,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占申购者比例近20%。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都将使得当前的保障房建设陷入混乱的局面,造成的问题就是缺乏相应的法律规章予以保障。当务之急是要在各地立法探索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国家层面的住房保障法律,规范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保障房突击建设 “问题房”在所难免 2011-05-25
· 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央企应少打小算盘 2011-05-24
· 印度推动保障房立法 2011-05-24
· 保障房建设信息下月公开 2011-05-24
· 保障房分配"治乱"需破四难题 2011-05-2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