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销售电价已经迎来一个上调窗口期,不少专家建议适当调整工业用电价格以遏制高耗能产业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也有业内的消息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最近有关部门正在开会讨论上调部分电荒重灾区电价的问题,不排除上调终端销售电价。(5月23日《经济参考报》)
笔者认为,销售电价宜暂不上调,原因有三:首先,电网企业过高的收入水平、购销电价利差之大不支撑提高销售电价。2010年前11个月,电网(供电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19万亿元,实现利润500多亿元,这些巨量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销售电价,说明终端销售电价并不低甚至偏高,否则,哪来这么大的收入和利润。同时,也说明电网购买电厂电价与销售给消费者的电价之间利差巨大。有数据能够支撑这一观点:据国家电监会提供的资料,2010年,全国主要电网企业平均购电价383.89元/千度,每度电仅为3毛8分钱;平均销售电价(不含政府性基金和附加)为571.44元/千度,每度电平均销售价格为5毛7分钱。这意味着每千度的购销差价有187.55元,每度购销差价近1毛9分钱。也就是说,电网从电厂购来电,一转手毛收入率高达49%。不是暴利又是什么呢?如此暴利,有何理由再提高终端销售电价?
其次,我国目前终端销售电价已经不低,从电价与收入相比较的国际衡量来看,也没有上调终端销售电价的理由。有资料显示,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消费1000度的电能的费用占全国月平均工资的6.79%,最低3个国家是:挪威2.29%,美国2.67%,韩国3.19%;最高的3个国家是:葡萄牙13.44%,意大利11.13%,丹麦10.68%。目前,中国这一数字是30.68%,也就是说,相对中国的平均工资而言,目前我们的电价是发达国家的4.52倍。美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是中国的16倍,他们的电价是我们的1.5倍,美国的电价相当于中国的每度多少钱?考察电价高低,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最为真实的比较方法就是与居民平均收入相比较。
再次,目前高企的CPI也要求不能贸然提高终端销售电价。4月份我国CPI高达5.3%,不但远远超过国际3%的通胀警戒线,而且超过今年4%的通胀控制目标。有专家预测今年6月份CPI仍可能攀高。更加主要的是高企的CPI已经对百姓生活造成压力和影响。不但不能提高民用电价,而且工业电价也不能贸然提高。工业电价提高必然推高生产成本,直接推高商品成本,最终推高物价水平。
同时,目前中国工业生产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已经出现一些困难,贸然提高工业用电对不景气的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些专家认为,上调1分钱销售电价对CPI的影响并不大。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即使只是上调1分钱,电价对人们物价全面上涨的预期影响也不小。同时,厂家、商家会以电价上调为由上调商品价格。这个连锁反应非常之大。
总之,解决目前电荒,确有必要重新调整发电者、销售经营者和用电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但提高终端销售电价,没有充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