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眼红央行支行集资建别墅
2011-05-23   作者:许凯  来源:国际金融报
 
【字号
  近日,一则集资建别墅的新闻引起坊间热议,报纸上微博上都不乏批评声。按理说,集资建个把别墅,也不是什么大事件,声称要在月球圈地的消息也没见公众有如许激愤。那何以如此反常?明眼人一看便知,引得公众情绪波动的,绝非豪华之类的形容词,而在于购房者显赫的身份——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
  苏州市中心支行坐不住了,立马上演“挥泪斩马谡”,称集资建别墅系职工个人行为,是部分职工的一次团购行为,2008年即签有商品房销售合同,是个人与江苏吴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之间正常的商品房买卖行为,苏州支行“没有出资,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补贴”。
  辟谣声刚落,其兄弟单位扬州市中心支行也随之“中箭落马”:扬州支行涉嫌集资建164套联排别墅,这些房在当地被老百姓称为“银行房”。报载,扬州市中心支行的回应是,这一别墅区“和人行(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即央行)无任何关系,都是谣传,人行也没有通过任何单位进行开发”。
  然而,让两家支行失望的是,这些更像是卸责的澄清,并未获得坊间的认可,网络上仍不乏质疑与冷嘲热讽。两家支行开始以沉默应对,估计心里也委屈得不行——作为国家最高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央行的下属支行,不要说是尚未证实的小道消息,就算真是官方组织的行为,又何至于坊间一片红眼?
  两家支行倘若真觉得委屈,笔者以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未经证实的集资建别墅又不是央行下属支行首创,为何独独苏州扬州两支行受过?公众是眼红央行两支行吗?笔者以为,是,又不仅仅是。
  何解?说是,正是央行两支行的行为触发了公众敏感的痛处;说不仅仅是,则指的是央行两支行未经证实的行为碰巧暗合近些年的潜规则。更进一步说,两支行受舆论诟病,折射的正是公众对公权力行使之模糊与不透明长期缺乏信任,是对公权力介入私领域的痛恨与担忧,更是长期面对权力与利益不对等状态下的一种反弹。
  话说至此,相信央行两支行就很容易理解公众为何眼红了。笔者想从上述判断出发,猜测一下公众面对此事的几点心理反应:
  其一,笔者以为,公众的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一次福利分房的变相重演。自1998年国家房改取消福利分房以来,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变相福利分房时至今日也未能真正取消,所不同的只是分房的手段更为高明,操作更为隐蔽也更不易被公众察觉。变相的福利分房,折射的恰恰是再次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也深深损害着相关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以至于国家近期倡建保障房,公众对其实施效果难以乐观的根本原因正是对公权力介入谋私利的担忧与不安。
  其二,笔者发现,对两支行的解释,不少公众头脑中首先跳出一个疑问句:“这又在糊弄我吧?”语气带着怀疑与不屑。而这样的判断一旦形成,即具有很强的免疫力,“任你之后的说辞听起来如何客观如何有道理,我都不能相信。谁知道这是不是在欺骗或糊弄我?”这种从动机上否定对手的思维方式,归根结底反映的正是对对手的不信任。
  其三,不少公众最直接的反应则是,这些年为何我的日子越过越难,而你们的日子倒越过越舒畅?这一心态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则是,近些年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的心理失衡。一旦心理失衡,就难以客观看待事物。不幸的是,一个个现实却又不断地印证着心理失衡者的判断,进而又强化了这一认知。
  经过上述简要剖析,相信读者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公众为何这么容易患红眼病了。那么,要根治这样的红眼病,就需要对症下药。就个案而言,央行苏州扬州支行除了要以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两片别墅群确实与支行无关,最好与支行职工无关外,更要从制度上堵住可能利用公权力谋私利的漏洞,让该走市场的交给市场解决。
  根治红眼病,仅靠央行的自律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从国家的体制机制上完善,不给公权力谋私利留空间,尽可能缩小收入差距,减少分配不公,从大环境上消除滋生红眼病的土壤。还句话说,即是推进施政透明吏治清明,从内外两方面完善监督机制。近期88个中央部门的预算公开,即是一个很好的进步。望以此为契机,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让红眼病再无滋生土壤。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外媒猜测中国前央行副行长或任IMF新总裁 2011-05-18
· 澳央行暗示考虑加息 2011-05-18
· 央行: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贷款转让市场 2011-05-1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